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上升至11.9%,第一季度增长率为11.1%,是自199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了0.5个百分点。
对此,专家认为,远超出市场预期的增长率归因于宏观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的“风驰电掣”。
“经济增长明显越线”
根据统计局7月19日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出口5467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
“经济增长明显越线”,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测算,我国当前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限为10%-11%,和这一标准相比,中国经济总体过热的特征明显。”
对于上半年投资增长出现反弹趋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主要是由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社会资金较为宽松、部分行业利润空间较大和投资成本较低四大因素引起的。李晓超表示,随着我国出口退税等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预计下半年出口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却看到了隐藏在数据背后令人鼓舞的信号。孙明春说,从昨日公布的数据中,看到更多的是令人欢喜的迹象,而不是经济过热的隐忧。
GDP增长数据隐含着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努力正在发挥作用。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部省份同比增长了35.6%,西部省份同比增长30.2%,远高于东部沿海地区22.3%的增长率。孙明春认为,这说明政府正在增加对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投资。
6月份CPI同比上涨4.4%
另一个出乎许多宏观经济学家意料的数据是通胀率。
今年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4%,上半年涨幅达到3.2%,比去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
“从3月份开始连续四个月超过3%的物价上涨率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我国成为现实。由于食品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中占比超过1/3,目前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食品推动型特征。”李慧勇说:“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的分类指数来看,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开始上涨,这表明物价上涨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李慧勇认为,从金融指标看,6月份M1(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再次回到20%的平台上,意味着后续通货膨胀压力仍在继续上升。
不过,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不包括食品在内的通胀率仍然保持在低位,大约在1.1%左右,暗示着潜在的通胀水平仍然可控。
李晓超昨日表示,当前我国面临较大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食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支出负担,不能掉以轻心。
“一边倒”的政策预期
对于纷繁复杂的经济数据对未来宏观政策的预示,各路分析师“八仙过海”。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发现分析师的观点有一边倒的倾向,认为将会出台包括行政政策在内的全面紧缩政策,只有少数分析师比较保守。
李慧勇认为,在紧缩手段上,市场化手段优先,但也不排除行政手段的可能。由于几乎所有的手段都可能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紧缩可以说是全面紧缩。政策将在未来两个月内陆续出台,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昨日股市对公布的经济数据反应冷淡。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预计短期政府将会取消20%的存款利息税,以应对实际利率为负的环境。在1年期存款利率为3.06%的情况下,取消利息税相当于升息60个基点。同时,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迅猛,短期可能还会提高存贷款利率27个基点。龚方雄认为,央行也可能会转而通过行政政策控制信贷,从而防止经济过热。
龚方雄预计今年下半年还会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由于经常账户盈余还在不断增加,央行将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增加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而不会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如果存款准备金率高于12%,再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将伤害银行业,那些规模较小但效率较高的银行受到的影响尤其比较大,因为这些银行吸收的存款少于那些规模较大的银行。
孙明春认为,政府不会仅仅因为强劲的经济数据,就推出全方位的紧缩政策。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控制食品价格推动的通胀,减少污染以及提高能效。 (记者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