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欲减少白色污染还需尽快出现替代品
2008年06月02日 14:16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从6月1日起,中国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正式执行。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消费者必须花钱购买。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目的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鼓励使用竹篮子、布袋子等替代品,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图为在北京天安门地铁站提着超薄塑料袋等车的乘客。 中新社发 魏玮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6月1日,全国正式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袋不能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合格的塑料袋要付费使用。这一政策的实施,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色污染,对提高垃圾末端处置效率有积极作用。
但是,仔细分析,在所有一次性塑胶品产生的白色污染中,超薄塑料袋所占比例有多大?百姓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胶品算下来真不少。水杯、餐具、桌布、拖鞋、药瓶、饮料瓶、圆珠笔、洗涤液瓶、工业包装等等,都属这一阵营,这些物品造成的污染都不可小视。因此,简单的“限塑”对于环境保护起到的作用还是较为有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要让这样一个庞大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限塑”也许只是途径之一,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尽快找到塑料制品的替代品,才能在本质上起到减少白色污染的作用。
国家在几年前就曾经出台过限制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相关政策。但是一段时间过后,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觉得“风声不紧了”,各类不符合规定的塑料制品就又卷土重来。根源其实就是在于适用的替代用品没有及时出现。比如纸制餐盒就不适用于中餐也不利于回收,大量的纸制购物袋使用更会浪费大量木材,等等。
“限塑”政策的最终落实,除了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自觉减少生活垃圾的白色污染内容外,根本上还是需要国家在相关替代品产业上加大投入,发展可降解的环保制品。比如,对于企业相关的科技研发进行补贴,比如对可降解产品减免税收。没有可利用的、方便使用、价格合理的替代品,消费者没有更好的选择,在增加消费成本的同时,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支持。消费者多花了钱,实际上还是在进行环境污染,这种后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侯 江)
【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