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叫作“我不是塑料袋”的帆布手袋最近很火,纽约青年纷纷抢购,我国一些时尚网站也已贴出“‘我不是塑料袋’到京”的帖子,看来不久后这只手袋在国内也有望掀起一股时尚流行风。
这其实是环保组织的杰作,由专业设计师操刀设计,印上“我不是塑料袋”字样,标出15美元的高价,却引得时尚人士放弃廉价方便的塑料袋,转而成为它的拥趸。魔力何在?与时尚牵手,节能、环保这样的公益事业变得更具亲和力了。
节能环保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一项重要工作,在推行过程中两方面的困难尤为突出,一是技术层面的瓶颈,二是意识层面的门槛。技术难题说难也易,靠着先进科技不断创新,许多降耗减排的难题终将得到破解,节能环保的成本也有望不断下降。而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则是另一桩难事。近年来,对于这一难题,除了宣传教育,最常用的法宝就是“经济杠杆”。但仔细想来,这两者还都属于由上而下地推动,把需要增强意识的人们置于被动位置,推起来不免有点累。
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尴尬的超市收费塑料袋。部分超市推出塑料袋收费以促进环保节能,几年来收效甚微。作为消费主力的中青年群体中,往往容易产生“多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无所谓”的想法,在他们身上,经济杠杆的效用尤显微弱。或许,换一根“时尚杠杆”,像“我不是塑料袋”那样树立一种人人追逐的流行风尚,倒不失为一个妙招。过去人们把拎尼龙网线袋购物视作“老土”,如果哪天对塑料袋也有了这种看法,这种不节能、不环保的事物不就自然告别了我们的生活?如果能把节能环保的事业做成人人趋之若鹜的潮流,变“要我节能”的“推”为“我要节能”的“追”,那么推广过程或许可以更轻松、更有效。
毋庸置疑,重研发、降成本是达到节能环保的根本之道,而笔者想说的是,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再花点创意,给节能环保的理念或产品换一张亲切的时尚面孔,可能更加事半功倍。毕竟,与科技研发上的资金等“重资产”投入相比,这更多的是创意等“轻资产”投入。(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