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天,我们就可以为已经公布了、却还遥遥无期的港股直通车庆祝满月了。挺奇怪的一次庆祝。在这一个月里,内地投资者眼睁睁地看着恒生指数涨了四千点,但港股直通车只见“站牌”却等不来“汽车”。
8月20日的中午,国家外管局高调宣布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港股直通车投资香港股市,港股应声上涨,当天大涨1215点。虽然何时真正“通车”还是未知数,但港股依然在其后的日子里持续大涨,不仅彻底摆脱了美国次债危机的阴影,并且涨幅比同期A股超出一倍,江西铜业、中国铝业等优质内地赴港公司甚至出现了连续日涨20%的奇迹。
据说,兴奋的不仅是港股投资者,甚至包括了金融要人。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更在两周前表示“香港各界均非常欣赏和感激”。
“感激”一词自不必多疑,因为“直通车”的开通既能挽救港股此前的尴尬处境,又能在交易费用等诸多方面提供长远的支持。不过,一项政策在一个月之后仍然如传说般迷离,“欣赏”之词从何而来?当然,对于借此消息先行爆炒港股的资金是个例外,越迷离越有空间嘛。只是这空间越来越大,“直通车”却越来越像无时间表的暂缓。
曾有媒体善意地刊登了一篇另类思考《谁接火棒?》。文章指出,内地投资者若大量买进H股,可能会掉进香港机构投资者设下的陷阱——趁机拉高H股股价,等内地客来接火棒。这样的惨痛经历我们之前有过:2001年2月28日,深沪B股市场宣布在当年6月1日正式向境内居民开放。深沪两个B股市场当日开涨,并在5月31日完成短期指数翻三倍的行情。但在6月1日进场的内地投资者在接过外资的火棒后,在今年才实现真正意义的解套。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所以,在港股直通车消息即将满月时,我们更应该善意地提醒:一项重大的政策,如果各职能部门在责、权、利、技术等方面还都不成熟,实在不必着急推出。给市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