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4月21日电(记者 周建琳)“特区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在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当中需要有一个特区的机制,为我们先行先试。”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今天在苏州重申:特区远没过时,但未来 “软件”建设比硬件更重要。
“特区之特,是因为它能为中国提供新鲜的经验和做法、新的战略思考和新的思维方式,把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樊纲认为,特区应当长期存在下去,长期作为试验田,贯穿于中国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樊纲一直在潜心研究中国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对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作用。苏州工业园区自然也是值得他研究的特区之一。这个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国家赋予了它“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
他说,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合作的开发区,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范本性意义,它不仅成功借鉴了新加坡的先进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借鉴而来的经验经过园区“本土化”改造之后,具有了它的可复制性,这为国内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发展样本。
樊纲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和中国其他的开发区、特区一样基础设施建设确实是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但在未来建设中要更加注重“软件”建设,要进行政府改革。
“中国政府的行政成本,对经济产生很大的负效果。这两年,政府收入是提高了,政府行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在提高,政府作为一个负担在经济中所起负作用在加强。樊纲说,如果政府效率改进了,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是非常大的。
他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要充分认识到,经济的基础仍然是实业,中国的改革还远未结束,工业化进程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樊纲指出,本次经济危机的最大教训是要回归实业,金融业的发展不能脱胎于实业,现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必须根据中国国情,让服务业与制造业保持适当比例。 他重申:唱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合时宜的,中国仍然非常需要这些产业。(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