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定调中国经济格局:内需为主 积极利用外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温家宝定调中国经济格局:内需为主 积极利用外需
2009年04月18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8日电 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介绍称,中国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形势比预料的好。“我们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对中国经济格局和政策着力点,温家宝进行了定调。在展望未来时,他说,“希望像一盏明灯,给予我们各国、各家企业、世界人民照亮了方向,永不熄灭。”

  评价成绩

  中国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

  2008年9月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温家宝介绍称,这个一揽子计划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是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力求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各种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总之,我们制定实施一揽子计划,是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既是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

  “中国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温家宝如此评价称。

  而此前,中国统计局16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定调格局

  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尽管中国经济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但对于金融危机,温家宝的顾虑依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衰退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实体经济恶化超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可能经历较长和曲折的过程。”

  “中国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刺激消费,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对于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温家宝如此表示。

  “内需为主”,无疑是中国保增长的主要举措。中国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6日也表示,要实现今年经济的较快增长,依靠外需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保增长主要靠国内需求。

  温家宝指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蕴藏着巨大需求和增长潜力。而在实施扩大内需的计划中,“中国把公共资源配置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温家宝认为,这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即期需求,增强消费者信心,推动中国经济集约发展。

  “积极利用外需”,则是中国面临严峻国际环境下的难题。中国政府多次提出了要稳定对外贸易,稳定贸易的出口,而针对不利因素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多次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这也需要加强和世界各国的合作。

  可以说,“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中国领导人对未来经济发展定下的基调。

  首提希望

  “希望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方向,永不熄灭”

  温家宝今天在演讲中再次强调了中国的“利好因素”,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必将进一步释放,在改善本国人民福祉的同时,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以一己之力战胜这场危机。”。

  在国际合作方面,温家宝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中国愿意继续同亚洲国家一道,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加强合作,使各领域合作更加充实和富有活力,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

  温家宝说,有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亚洲各国不仅要把本国的事情办好,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共赢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他指出,亚洲发展潜力巨大,区内各类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只要坚守在这块土地上,尽量少关闭工厂、少裁员,加强各国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一定能够在应对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

  “我还要讲一句话,那就是希望,希望像一盏明灯,给予我们各国、各家企业、世界人民照亮了方向,永不熄灭。”,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的温家宝今天在展望未来时如是表示。

【编辑:邱观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