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刘汉元"给每人全年发 4000元消费券"的建议,在两会上引爆了一场关于消费券的大辩论。究竟该不该发 ?该发多少?怎么发 ?是否真能立竿见影拉动内需?代表、委员的论战不断升级,消费券陷入争议漩涡。
与代表、委员白热化的辩论相比,官方的表态却相对低调。商务部两会前曾表态支持全国派发消费券,两会期间却出言谨慎,财政部则在多个场合表态反对全国发行消费券。之前的"消费券可能在两会上讨论,有望成为'国家计划'"的预言几被证实破产。
消费券提议遍地开花
其实在刘汉元建言之前,2008年12月11日,成都率先发放“消费券”,引发了不少争论。恰逢全国两会,此项建议再度引爆会场,成为焦点,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关于消费券的建议、提案之多 ,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会主席刘汉元,在3月2日两会开幕前,率先建议发放消费券,成了两会上推崇消费券的“第一人”。
“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可以让想消费的人有钱消费,快速将消费愿望转化为购买行为,加速消费信心恢复,立竿见影地拉动内需。”他建议,按每人每次1000元的统一标准发放消费券,全年发放四次,共4000元。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朱建民也建议,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向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消费券。
“现在各地都在试行消费券、旅游券等,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先行尝试。”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黄庆勇说,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发放消费券,用来刺激消费、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这些应该说是有效的办法。
甚至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也表示赞同,认为发放消费券有利于扩大内需。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关于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让人目不暇接。
消费券陷入争议漩涡
正方反方争论不休,层层深入,也越发趋于理性。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赞同发放消费券的代表或者委员,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顾虑。
有提议自然就有反对,而且反对的声势还不小,随着两会日程的推进,消费券陷入激辩漩涡。
反对阵营中,“消费券不能有效刺激消费”的声音首当其冲。
“会不会越发消费券越会使居民捂紧钱袋子?”全国政协委员、粤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文岳担心消费券会引导百姓走入另一个消费误区。“本来他有100元的消费需求,但你发给他50元消费券,他会不会只花50元?”
老百姓的消费意愿为什么比较弱?关键还需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入手,打消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推动消费并非以消费券这种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则将问题直指国家财政收入现状。“全民发放消费券也不是坏事,关键是政府需要量力而行。”
对“全民发放消费券”提案一笑了之的毛寿龙认为,目前政府财政状况并不具备这一基础条件。
正方反方争论不休,层层深入,也越发趋于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赞同发放消费券的代表或者委员,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顾虑。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在地方两会上曾赞成发放“ 消费券”。如今再次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也坦言,“现在地方政府其实也没多少钱搞消费券,除非增加财政赤字。”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赞同“发放消费券有利于扩大内需”,但他强调,“关键问题在于怎样使消费券的发放更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国俊一开始就关注了全民发放消费券暗含的社会公平问题,这与厉以宁的观点不谋而合。
他说,如果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应该每人都有,但实际上富人不需要消费券,社会主要需要帮助的是弱势群体。“富人不需要消费券,消费券的导向性值得考虑。”
消费券“国家计划”预言破产
商务部在两会上出言谨慎,财政部明确反对,种种迹象显示,高层在消费券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之前的“消费券可能在两会上讨论,有望成为‘国家计划’”的预言几乎被证实破产。
两会上对于消费券的强烈关注,应追溯到会前媒体关于“两会期间消费券有望上升为‘国家计划’”的报道。
2月9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回答有关消费券的提问时称,“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特殊的办法,我认为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
一石激起千层浪。姜增伟的表态被媒体视为商务部的态度。公众认为,作为主管商业流通的中央部委,商务部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决策层的态度,为此前一度火热的消费券作用之争定了调子。
派发消费券能否上升为“国家计划”,由此广为期待。
此外,北京一家媒体称,商务部已对部分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行为进行了密切关注和研究,调研部分已基本结束,研究报告已经交到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办公桌上。该报道称,据商务部内部人士透露,研究报告的具体内容很可能将在全国两会上进行讨论。
2月16日的《证券日报》更是以《商务部一语定调发放消费券期待“国家计划”》为题进行报道。
然而,两会期间高层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表现却发人深思。记者注意到,两会上商务部出言谨慎,相当低调。这与会前的高调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财政部呢?消费券要上升为“国家计划”,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财政部的。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两会期间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各地政府推出的消费券和旅游券等做法,并不能发挥重大作用,有的尝试只有“心理按摩”或者“全民娱乐”的效果。
贾康认为,这些做法都是权宜之计。首先,如果全国每人发1000元,要发 1.3万亿以上的资金。实际上,中央财政已经没有这个能力;其次,已有的实践证明,“全国发放消费券”方案多有弊病。比如“越发百姓越捂紧钱袋子”。
7日,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明确表态,“国家不会普发消费券,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发放了。”
3月9日,记者截稿时,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针对各地发放消费券的方法,正在做一些效益的评估和调查了解,最后的结果他还没看,在没有评估结果以前商务部不对全国进行这方面的建议。陈德铭的此番表态相当低调,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