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刺激消费成为主流话题之后,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声音近日较为集中。与以往总是普通大众在表达这一诉求不同,这一轮要求恢复五一黄金周的舆论风潮,更多是由地方政府和官员集体发起的,话语分量和政策推力自然都不在一个等量级上。先有广东推出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曲线恢复五一黄金周,后有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地方政府可以试点恢复”的正面表态,直至重庆正式向国家旅游局提出恢复五一黄金周试点的申请,借恢复黄金周拉动旅游消费的“官意”汹涌,五一黄金周的恢复似乎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和方式问题了。
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要知道,当初取消黄金周的时候,有关方面几乎把黄金周批得一无是处,又是突破景点接待极限,又是破坏文物和环境,而且只能看人不能看景,至于其拉动消费的效果,则完全可以通过落实带薪休假来实现。可现在刚刚取消才一年,却又以促进消费的名义要求恢复,这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带薪休假相当程度上还只是纸上的权利,取消黄金周直接减少了很多人的假期,自然也就减少了旅游消费;二是当初政府部门之所以赞同取消黄金周,主要不是为了让公民假期过得比黄金周更有质量,而是因为对取消黄金周之于降低旅游消费的影响存在错误估计。
近日有论者指出,“黄金周不是一把折叠扇”,有关部门应重点考虑损害政策稳定性和持久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能被短期利益所迷惑。事实上,在民众的角度,态度从来都是一以贯之的,绝大部分公众当初既不赞同取消黄金周,如今当然同意恢复黄金周。与“官意”不同,“民意”赞同恢复黄金周的原因,不是为了拉动旅游消费,而是要维护自身休假权益,因为相比好似水中月的带薪休假,黄金周至少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可预期的稳定假期。可惜,假日改革部门当初并未能重视和顺应此民意,相反却通过移形换影的方式回避了民众的关切。
还记得当年那份问题设计极其“巧妙”的节假日调整草案民意调查问卷吗?“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设计的问卷调查题,用公众对于“将五一国际劳动节调整出的两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态度,以及对于“保留十一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的态度,巧妙回避了公众对于“取消五一黄金周”这一关键问题的态度。可是,问题不会因为被巧妙回避了就从此不再存在,于是到了今天,人民网一项关于“你是否赞成恢复五一长假”的调查显示,500余万网民中超过九成选择赞同。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取消了的黄金周又允许地方“试点恢复”了,有关部门是否会感到尴尬呢?假若当初不是回避民意而是直面问题,又怎么会有今天的尴尬?当然,遭遇公众“瞎折腾”的指责倒是小事,难题是:要恢复五一黄金周所需的那两天假期,该到哪里去补呢?总不能把刚增加的传统节日假期又取消两个吧?传统节日放假在当年可是民间和官方都大力支持的。如果说恢复五一黄金周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那么更值得关注的显然是:五一黄金周究竟会被怎样恢复?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恐怕不是“允许地方试点”就能解决的,地方擅改国家法定节假日难免会有越权之嫌,还得权威部门站出来,早日给出一个更为明确的说法。(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