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释放更大资金能量
一系列旨在保增长的货币政策,正在为未来的发展开拓“资金之源”。
●货币政策工具密集运用
央行宣布,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年9月25日起,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近6年来首次下调一年期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更是近9年来首次下调。
10月份更是一月内两度调降双率。央行决定,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央行决定2008年10月30日起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下调0.27个百分点,继续释放出增加流动性、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此次降息正是应对金融危机全球降息浪潮的一部分,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影响的一个有效之策,并表明我国利率政策工具仍有运用的空间。
“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均为中央银行最具影响力的货币政策工具,能直接调控货币供给。一个月内两度“双率齐降”,表明政府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调控措施来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意味着全面放松的开始,货币政策将进入新的周期。
央行决定,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108个基点调整力度之重,为1997年10月23日降息180个基点以来最大降息幅度。如此强力的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体现出国家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意图。
为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央行决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档次基准利率之上,对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向下浮动30%。
而此前商业银行可向下浮动的范围为15%。这一次进一步扩大了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的下浮幅度,进一步增加了商业银行利率和风险定价的自主性,对那些信用风险较低的借款者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抵押贷款的融资成本。
●外汇局要求对外债权登记管理防资金外逃
2008年11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通知,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境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部署。通知称,实行此项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境外债权统计监测管理体系,规范贸易项下资金跨境流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其主要目的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资本的流动实施更加严密的监测,加大对投机性资本的打击力度,防止资金集中外逃,避免对我国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央行全面放开贷款限制
2008年11月5日,央行全面放开贷款规划限制,大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一有力举措指向明确,意在有效释放银行资金活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同时,继央行2008年10月27日宣布将调整1年期央票发行频率,由每周发行改为隔周发行后,央行又于2008年11月5日宣布,将开始隔周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这被市场视作释放流动性、力保经济的又一有力信号。
●九项金融措施确保流动性
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政策措施,切实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贷款规模1000亿元;确定了多项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意见。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对货币政策、信贷服务、资本市场、保险、融资渠道、外汇管理、金融服务、财税支持、改革风险等9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部署。这30条意见是落实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更具针对性的体现,其中提出的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的目标,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M2最高增长目标,体现出宏观调控反周期调节的特点。
●企业债市融资松绑
央行公布的2009年1号公告明确取消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限制条件,废止《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中的相关规定。受此规模限制,此前不少中小企业无法通过银行间市场筹集资金。此举为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集合债券,甚至中期票据打开了方便之门。(记者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