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此前一则“国内成品油11月1日起调价”的传闻又成泡影,但市场对油价下调的预期并未消退。因存在降价预期,目前国内油品市场的正常购买活动已降到“冰点”,而油企观望的原因在于唯恐买入后被油价下调所“套牢”。 中新社发 晓村 摄
|
尽管此前一则“国内成品油11月1日起调价”的传闻又成泡影,但市场对油价下调的预期并未消退。因存在降价预期,目前国内油品市场的正常购买活动已降到“冰点”,而油企观望的原因在于唯恐买入后被油价下调所“套牢”。 中新社发 晓村 摄
|
尽管此前一则“国内成品油11月1日起调价”的传闻又成泡影,但市场对油价下调的预期并未消退。上海证券报从业内获悉,因存在降价预期,目前国内油品市场的正常购买活动已降到“冰点”,而油企观望的原因在于唯恐买入后被油价下调所“套牢”。专家分析称,未来价格下调幅度预计不会超过每吨1500元。
“零库存”开始流行
目前国内油品市场的正常购买活动已降到“冰点”,而油企观望的原因在于唯恐买入后被油价下调所“套牢”。
众所周知,在今年“油荒”最严重、上调油价预期最强烈之时,国内大量油企都在囤油赌涨。但如今,局势出现逆转,“过去的惜售变成了今天的惧买,曾因惜售形成的资源流动停滞,被今天惧买形成的资源流动冻结所代替。”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钟健对记者说。
据他介绍,目前众多从事批发的社会经营者在经历了痛苦的库存回吐后,正在以“零库存”姿态等待时机,这意味批发业务功能难有作为。此外,一些地炼库存已满,开始寻找社会闲散库存代存,这些地炼今后生产活动的开展也将面临极大压力。而作为国内最大的成品油供应者,主营销售企业在一些地区的同期销量甚至低于去年同期10%以上,胀库已成无奈结果。
“考虑到当前成品油需求并未萎缩到如此程度,上述情形还是油价看跌心态的结果。适时出台下调油价政策,尽快释放看跌预期造成的购买力冻结,激活成品油中间供应商、终端用户的正常储备与购买,是停止成品油价格不正常下跌、恢复市场正常进销存的必要手段。”钟健说。
易贸资讯人士同样向记者表示,目前大多数从业者均采用非常态操作模式,“零库存”运行不在少数,更有甚者清库后倒卖车单维持终端,或退市观望。
下游拿油非常谨慎
“虽然目前资源不是问题,但下游接货者太少。”某纯石油批发贸易企业透露,“我们从10月份起只能基本处于歇业状态。尽管如此,至少我们可保证不套牢。”
另一位拥有加油站的批发贸易商则透露,现在只要库里有油,库存处于一定低位时,不到最后时刻绝不拿油。当被迫需要补库时,能不走船就不走船,必须走船也尽量选择最小的300吨的船。
“因终端需求,我们一般一周需消费柴油300-500吨左右。正常操作时,我们库里保留千吨左右的周转油,但如今库里的油仅够维持一天的销售,如此操作也是我入行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该负责人说。
油价下调最多1500元/吨
在钟健看来,油价下调政策的不确定给民营油企带来的最大风险在于:不知当前购进的价格是否会高于下调后的价格水平,因为一旦有闪失,这批资源就会成为减利因素。从规避风险的意义上说,预判油价下调比预判油价上调更有意义。
他认为,政府调价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保证炼厂能有正常的盈利。由于11月份,以炼制大庆类品质原油所出厂的汽柴油进销差价达到每吨2200元,若以保证炼厂盈利为前提确定下调幅度,则调价幅度最高不能大于1500元。
“但由于两大集团在之前几个月中,曾为奥运保供以每吨8000元、甚至9000元的高价位进口了几百万吨柴油,这批高价资源在今天均转为减利因素。政府在制定下调幅度时,可能会酌情考虑这一因素而不会将调幅定得太高。但另一方面,若下调幅度定得过低,对市场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在预期作用下,市场自行跌价已在1000元左右。”钟健说。(记者 陈其珏)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