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十月二十四日电 题: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河南卅载食出新天地
中新社记者 赵敏 何晓聪 李志全
二十四日,站在世界零售业巨子麦德龙设在郑州的一家分店,来自漯河市临颍县的“农家妇女”刘丽霞有了“意外”惊喜。她指着柜台上的“双汇牌”冷鲜肉说:瞧瞧,这可是我们家乡的食品。
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甚至全球家庭离不开的“厨房”。
位于漯河市的双汇实业集团,每年可消化三千万头生猪、五十万头活牛、三十万吨鸡肉、五万吨鸡蛋和五万吨植物蛋白,肉制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三位,是世界上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真是没想到,外国人的大卖场还有产自我们家乡的食品!”刘丽霞告诉记者,往前推三十年,天天种田都感觉“吃不饱”,如今出来买菜都要“讲情调”。“到麦德龙购物是上大学的女儿介绍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可是头一回。”她说,在这里购物便宜、环境也比老家的菜市场好。
其实远不止“双汇”,在中国市场上,每十根火腿肠有五根、每十箱方便面有三箱、每十个汤圆有六个、每十个饺子有五个是“河南制造”。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中九成产自河南。
民以食为天。昔日,河南人见面的问候,不是“你好”,而是先问“吃了没有?”虽无要请人吃饭之意,却有“内涵”藏其中。
“关键是没粮食吃。”对此,河南省原阳县的五十三岁农民王志学深有体会。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粮食短缺。“过年时才能勉强吃上白面馒头。”
无粮天下乱、有粮民心安。近年来,河南粮食产量连续迈上八百亿斤、九百亿斤、一千亿斤三个大台阶,总产量占世界的五十二分之一,占中国的十分之一强,小麦产量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强,不仅解决了当地近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调出三百亿斤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中原粮仓”可谓名不虚传。
然而,一斤小麦能值几文?在河南粮食生产辉煌的背后,一些产粮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粮袋子”越背越沉。
围绕如何让“粮袋子”变成“钱罐子”,河南省的决策者们励精图治,打出了一套农业与工业互依互动、共生共强的“组合拳”。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曾指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使国人“厨房”的功能更强大、食品供应更丰富、加工操作更便捷。他表示,要以产业化为载体,做大国人“厨房”。
过去,中国大多数民众习惯于在集贸市场买肉,自从全国最大的火腿肠生产企业双汇集团转向冷鲜肉生产后,许多人告别“肉摊”。
一九九二年,中国内地第一家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三全食品厂在郑州成立,此后,河南速冻食品产业迅速崛起,目前已发展成由“三全”、“思念”领军,拥有六十多家规模企业的产销集群,“满足”国人冰箱。
与此同时,河南还形成安阳、鹤壁的肉禽业基地、漯河的生猪基地、信阳的水禽基地等,确保大厨房“不断炊”。
业内专家指出,“吃”在中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河南的一些食品加工企业还准备拉长产业链,欲将国人“厨房”打造成新的“餐桌”,制造“中国味道”。(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