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6.3%,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收到了一定预期效果。但通胀存在全面扩散的风险,现行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有较大改变。
仍需货币政策抑通胀
分析人士认为,7月份CPI同比涨幅虽有所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显示通货膨胀存在全面扩散的风险。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杨永光表示,货币政策主要盯货币供应量,希望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物价水平。若物价出现趋势性下滑,则货币回笼的压力就相对小一些。但目前货币供应量尚处高位,本月物价的下滑更多是因为基期因素的影响,所以货币回笼的力度还不应放松,至少当M2在17%以上的高位时不应考虑彻底放松的问题,但可以进行局部结构性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昨日提供给本报的报告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有利于对付通货膨胀,为经济的正常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高盛驻香港经济学家宋宇和梁红称,任何过早的货币政策放松都将给中国通胀是否触顶带来疑问。
寻求“保”与“控”的平衡
央行日前召开的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认为,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从年初的两“防”一“从紧”,到一“保”一“控”,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悄然发生了变化,显示出调控部门对我国经济下滑的担忧。
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认为,我国经济增速回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可能会继续出现较快的下跌。目前紧缩型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不需要再进一步加大紧缩力度。相反要按照长短兼顾、内外兼顾、发展与改革兼顾等原则,在信贷、财税和价格政策方面适时微调,以缓解由于经济转型和周期性波动叠加对宏观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但另一方面,此前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表现好于预期,略微减轻了目前货币政策执行中面临的压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尽管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8万亿美元大关,由外汇占款主导推动M2增长的因素还将持续存在;此外,7月份,我国出口1366.8亿美元,增长26.9%,增速仍优于此前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数据显示进出口增长都很强劲,此前对人民币升值和企业资金紧张打压出口的担心可能是过虑了。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PPI同比上涨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此前曾表示,应密切关注货币贷款增长的名义值和实际值的关系。企业获得贷款后购买生产资料生产商品,在不同的PPI价格指数之下,等额贷款的购买力不同。PPI高企使得企业对较高的信贷增速感受仍然是“从紧”的。
7月份CPI同比涨幅虽有所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显示通货膨胀存在全面扩散的风险。(任晓)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