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创下12年来新高。
此外,大部分国内外机构对7月CPI的预测值均在6.5%以下,其中,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值仅为5.6%。CPI已连续数月出现回落,但PPI数字却不断创下新高,下一阶段,PPI或成为替代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对CPI继续上行造成压力。
资源性产品涨价成主因
数据显示,7月PPI同比上涨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6%。此外,1-7月,PPI累计同比上涨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解读称,工业品出厂价格较快上涨的根本原因是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需求的迅速扩大不仅带动了国内资源性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带动了资源性产品进口的扩大,进而引起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较快上涨。
与此同时,在美元持续走弱和市场充斥大量游资的国际金融环境中,由于大量游资对资源性产品期货的大肆炒作,进一步夸大了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拉高了国际市场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又转而影响国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拉高国内的PPI涨幅。
CPI上行动力犹存
尽管7月CPI数据尚未出炉,但多家机构对物价水平涨幅将有所回落的预测惊人一致。分析师预测,7月CPI涨幅中值为6.5%,在前月7.1%的基础上继续回落。
对于CPI乐观的预测,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指出,从去年开始,推动CPI不断上涨的因素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决定。从他在多省调研结果来看,农产品价格逐渐下落不是短期波动, CPI数据向好来自稳定的供给和需求。
“但是国内成品油和电价的调整,增加了运输成本。国际大宗商品、资源和原材料价格、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都在影响PPI对CPI的传导。” 袁钢明说。
8月CPI数据可能继续回落,但之后PPI的传导作用将逐渐显现,9月及以后数月,CPI还将面临较大反弹压力。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专家王小鲁告诉记者,“估计全年通胀将保持在6%-7%,国际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不断上涨,可能替代食品价格上涨,成为影响CPI数据的主要因素。”
全球性通胀考验中国
有研究报告指出,7月份,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慢,通胀压力上行,总体经济形势下滑。
金融市场动荡,美元探底反弹,欧美股市探底反弹,商品价格在高位震荡中创下纪录高点后重挫。
未来数月,世界经济可能延续增速放慢和通胀有所上行的格局,其中,美国经济形势可能相对好于欧日等。
袁钢明说,与受欧洲、日本影响相比,我国经济受美国的影响较大,这不仅体现在美国经济疲软直接影响我国出口,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经济一旦下滑,迅速从中国市场撤离资本将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和震荡。因此,美国经济走强对我国是利好消息。
花旗集团中国投资银行兼职顾问Adam Zhu告诉记者,尽管面临全球性通胀压力,上涨的资源和能源使国际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错,今后几年,中国GDP还将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中国有潜力也必须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内需。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