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承受的‘热钱’流入规模,已超出亚洲金融危机前整个东亚所承受的规模,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至多只有亚洲金融危机时日韩加上东盟GDP规模的四分之一,中国的资本管制真的能够在资本流动逆转时如此有效地阻挡‘热钱’的撤出吗?”在昨天发表的一篇最新金融研究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目前中国的“热钱”状况表示了担忧。
作为金融界的知名青年学者,钟伟曾多次参与国家金融和财政部门的核心政策研讨。在这篇名为《危机调整也许在三年之内》的研究报告中,钟伟强调,“热钱”流入的巨大规模等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我国中短期的金融形势,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政策调整,那么危机性的市场强制调整也许会在三年内发生。
“热钱”又称“国际游资”,是国际上合法或非法的过剩资本,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上迅速流动,给各国经济带来冲击。二十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有这种“热钱”的推波助澜。
根据钟伟的计算,截至2005年底,在我国境内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底,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热钱’向中国流入是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实现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还可以对国内股市、楼市进行投机”。
钟伟给出的资料显示,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996年底,注入东亚的“热钱”约为5600亿美元,而到199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后流出东亚的“热钱”约为8000亿美元,这给东亚带来非常惨痛的损失。钟伟认为,目前中国承受的“热钱”流入规模已超出亚洲金融危机前整个东亚所承受的规模,因此,必须意识到资本流动逆转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
钟伟的担忧得到经济学家梁小民的呼应。梁小民认为,目前非法进入中国的“热钱”保守估计已达5000亿美元,相当于基础货币供给增加3.5万亿元人民币,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可小觑。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