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对于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贸易顺差数据,多位专家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数据叫人看不懂”。
我国2月份实现贸易顺差237.57亿美元,大大超出了之前某些研究机构的预测。专家认为,这个数据存在一些其它成分在里面,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贸易顺差大幅增加的趋势还将持续。
据悉,这也是自去年10月份创出238.3亿美元顺差以来我国的第二大月度顺差额,环比增幅接近50%。
进口和出口“赛跑”
今年2月份,出口总值为820.97亿元,同比增长51.7%;进口总值583.39亿元,同比增长13.1%。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进口和出口,其实两个都是在增长的,就像两个人赛跑,看谁跑得更快一些。”
周小川说,进出口贸易不平衡、贸易顺差还在继续扩大,首先取决于国内需求的大小和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大小,这决定了进出口的增长速度。
他认为,国内新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都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发挥了很大作用。另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出口厂商很容易捕捉到全球的信息与机会。
而有证券分析师表示,2月份出口增速这么高,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出口企业担心今年会出台从紧的出口政策,从而赶在年初把订单都交出去。
早在年初,商务部就表示今年要将缓解贸易顺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国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
这显示,我国政府可能在今年将要推出从紧的出口政策,这个信号使得一些企业采取了集中出口的举动。而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日前也撰文指出,近两年,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相继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企业往往根据政策调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击出口。
带“水分”的数据
“这个数据存在一些水分在里面,也许并不完全来自于商品贸易。”香港东亚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昨日表示。他称,在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一些热钱乔装混入贸易项下进入中国。
经济学家王小广昨日也对记者表示,“海关总署公布的2月份贸易顺差数字,是基于国际对人民币在未来的升值预期的基础上产生的。”
目前,人民币升值趋势已日趋明朗,今年前两个月的升值速度是去年同期的2.5倍。分析师认为,照目前的升值速度和势头,年内人民币将一路攀高。而在3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386元,人民币汇率再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但也有专家认为,检查我国过去20多年的国际收支和其它宏观经济数据,尽管热钱混入的影响很难排除,但贸易顺差变动的主要力量可能仍然来自实体经济的周期因素,是我国国内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格局变动的直接后果。
瑞银集团则认为,中国贸易顺差猛增的原因是重工业部门的过剩产能,但这种过剩只是暂时的。
此外,王小广指出,加工贸易在华发展也是导致贸易顺差大的原因。“目前,加工贸易的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不小。外资企业在中国设厂,引进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卖到国际市场上去,这些外资企业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利润,但是贸易顺差就算在了我们的头上。”他表示,这使得我国很被动,“顺差的板子打在了我们这里,但是我们的利润却不多。”
这与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所提出的观点非常契合,“中国贸易实现顺差里面绝大多数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1888亿美元,加工贸易绝大多数都是在华外资企业来做的。中国货物贸易中一般贸易顺差半数以上是由外资企业来实现的。”
短期内能否解决?
多数官员和专家认为,在短期内,或者仅仅通过贸易措施就解决我国的贸易顺差问题并不现实。
王小广说,“下一阶段如果还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贸易顺差这种扩大的趋势还会继续。”
对于下一阶段要采取何种措施来缓解贸易顺差,王小广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降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消除热钱的投机动机;二是要调整外资在华政策,中央和地方对外资的政策优惠都应有所下降;三是要进一步降低出口退税率。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昨日则强调,要发挥市场作用,理顺资源价格,减少出口动力。
牟新生则提出,“要缓解贸易顺差,不但要在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上下工夫,也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上做文章。”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刺激内需;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要优化进出口结构,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控制顺差不能主要依靠压缩出口,重点应放在扩大进口,而且是扩大资本设备进口。(吕蓁 牛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