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1月20日早晨,“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穿越了巽他海峡,到达去年7月发生海啸的区域,并在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国际海底区开展地形地貌测量、地质取样和地球物理测量。首席科学家陶春辉教授介绍说,此次对海啸区的调查,旨在利用长柱状地质取样,研究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强震历史。
经过10余天航渡充分的人机磨合,调查队员干劲十足,等待着从海底攫取丰硕的成果。取样站位由首席和首席助理们先选定具有较大科学意义的预选点,然后精确定位,整个过程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取样成功率。陶春辉首席还十分注重调查作业的规范化,从选站、定站、测线测站布设、航行、辅助设备保障、甲板作业到实验室监控等,均实现一体化管理。
此次海啸区工作,完成多波束、浅剖、重力、磁力和ADCP调查700公里,长柱状地质取样3站。其中第一站取样长度2.9米,几乎满管;第二站取样长度2.5米,样品中含有结核;第三站取上来的居然是结壳。这些样品必将为地震、海啸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
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也是本航段的突出特点。航渡期间,除开展大洋学术论坛交流会和设备操作培训外,中国地质大学苏新教授还利用站位间的航渡时间,向年轻人讲述了样品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顾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