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欧盟统计局昨日(12月18日)公布,欧元区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今年前9个月中继续大幅增长,增幅达19%。有海外媒体称,最新贸易数据势必促使欧洲发起针对人民币的新一轮升值压力。专家指出,欧盟应该着眼长远,立足更长期的利益来考虑双边经贸发展,而不是动辄挥舞制裁大棒。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到9月份,欧元区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634亿欧元(约合830亿美元)。按照欧盟的口径,中国今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元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今年前9个月,中国对欧元区出口增长20%,达到1015亿欧元,超过了美国对欧元区944亿欧元的出口,仅次于英国对欧元区的1230亿欧元。
西方媒体称,日益扩大的双边贸易缺口,可能再度引发欧洲领导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本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汇率方面的失衡问题”将是明年G8会议探讨的一大话题,德国明年是该会议的主席国。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教授戴炳然表示,压力是肯定会有的,但欧洲并不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并不是一个大问题。
专家指出,从欧洲方面来讲,炒作对华逆差更多是从社会问题角度出发,因为中国相对具有竞争力的中低端制成品会冲击到欧盟的一些落后产业,进而影响到部分就业。
戴炳然说,欧洲的消费者却是中国商品的最大受益者。他指出,欧元区对华贸易逆差主要还是因其自身的结构问题而起,即便减少或者不从中国进口,欧元区也得从别的国家进口这些商品。况且不少欧洲的经销商都倾向于进口价廉物美的中国货。
专家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类似对部分产业造成冲击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着眼长远,立足更长期的利益来考虑双边经贸发展,而不是动辄挥舞制裁大棒。
以中国鞋在欧洲遭遇反倾销为例,这样的事情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但对于欧洲的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噩耗。(朱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