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热点不断转换 局部区域性投资机会更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A股热点不断转换 局部区域性投资机会更大
2009年04月16日 09:5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证券报:A股整体市盈率目前显著高于外围股市,那么在一季度业绩不佳的预期下,股价继续上升的动力会不会受到抑制?

  张岚:不同市场之间的市盈率很难机械地比较,一个市场的市盈率高低与市场本身的情绪和资金状况有关。一季度业绩不理想其实大家早已预料,但人们现在更看重的是一季度业绩是否处于一个低点,或者相对于去年四季度是否有所好转。如果是,则有理由给予一个相对较高的市盈率。未来股价上升的动力,将来自于实体经济逐渐改善的预期和现实,不过这种预期将不断受到外围经济的扰动,进而影响市场情绪,使得股价上升进程受到影响。

  中国证券报:权重蓝筹股是目前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品种,他们的上升空间有多大?

  张岚:今年市场受多项政策影响,局部性的机会较多,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贝塔值较高或者与这些政策关联度较大的品种,权重蓝筹股由于业绩相对稳定,虽然是机构的基础配置品种,但可能不是市场近期关注的重点。根据我们对其他市场过往历史的观察,在经济反弹期间,具有防御功能的品种表现并不理想,而今年权重蓝筹股的表现恰恰也为这一观察提供了新的例证。

  中国证券报: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投资主题?

  陈晓升:第二季度市场将震荡向上,我们看好未来中部地区在吸纳投资、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潜力。因为2009年中国经济将在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拉动下逐步复苏,因此,基建拉动的强周期投资品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煤炭,输变电设备、通讯设备等行业值得看好,此外,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强周期消费品例如房地产、汽车、银行、家电等行业也值得关注。而由于中西部地区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具有超越东部的增速,中部地区的投资增速已经连续4、5年高于东部,只不过大家没有太多关注。中西部地区在吸纳基建投资、房产投资和产业转移方面潜力巨大。在经济增速较高的地区,其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一般也较高。对比东中西部后,我们认为中部地区的部分投资品公司存在低估现象,值得加大配置;我们也看好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产能的公司。我们把这些有市场前景但被低估的挑选出来给大家。

  区域经济的提振可能才是一个开始,上海两个中心确立后,接下来福建海峡西岸的经济区怎么振兴?两江地区、成渝地区,北部湾,黄三角,海南省……会有什么新的政策?市场上都有一些讨论和预期,中国历来是地方与中央财政体制互动发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是条线,而区域地方是块。

  张五常先生说过,分税制可视为地方政府的承包责任制,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发展经济的动力一直都很大。我们为投资者挑了一些中部地区因为投资品拉动的行业,包括钢铁,水泥,汽车,房地产等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基于对投资的期望,我们最近在内部把能够见效的行业研究分成四大块,按照行业驱动因素来划分,一是靠投资品,靠投资驱动的行业,包括钢铁,石化、电力、煤炭;二是消费品,包括食品饮料、轻工、医药、商贸、旅游;三是服务业,大金融与地产,交通运输,四是一般制造业,汽车、机械、IT 家电。这样在驱动力上分析行业变化会看得比较清楚些。

  闻岳春:从一季度业绩来看,我们认为相对乐观的行业有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石化子行业、电力行业中的火电行业和水电行业,医药行业等。同比仍旧下降,但是环比看出现上涨的行业有汽车行业、有色金属行业、航运业,航空、机场板块等。

  从主题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建议关注大上海概念。世博会将进入宣传高潮期,“两个中心”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推动的层面,上海国资整合也在加速推进,多种题材汇合将使上海板块成为持续热点。从行业来看,我们建议:一是关注第1季度业绩可能超预期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有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二是关注周期性行业转暖的机会。从中国经济来看,由于4万亿投资计划的快速推进,宏观先行指标都纷纷转暖:PMI持续回升; M1增速也扭转了下降势头,上升到10%以上。与此同时,房地产、汽车市场销量也开始回升。我们预计宏观经济第1季度在去库存见底后,第2季度将持续反弹。宏观经济层面的积极信号,将继续成为周期性行业阶段性行情的催化剂。我们建议关注石油、石化、有色等行业。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