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动向上分析,QFII审批再度开闸,给回调之下的A股市场带来暖意。加快QFII和新基金的审批,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扩大市场资金的供应量。但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许多国家都在去杠杆化,资金面趋于紧张,资本市场都告急;而相比之下,中国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又在不断增加。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从数量上来,QFII审批放松能对A股市场带来多少资金很难估算。另一方面,对中国资本市场强烈进入欲望的外资机构基本已经进入,仍在排队的基本规模不大,资金有限。因此,整体而言,在近两三个月内,外资大规模流入的可能性很小。从境外机构本身的情况可以看出,可流动的资金、可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并不多。因而这一举措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开放引入资金的导向。
近来,作为机构主力的公募基金发行成为最明显的风向标,新基金已经成为增量资金入市的重要通道。近期结束募集的工银瑞信沪深300指数基金首次募集金额超过36亿,这一数据创下了自去年9月以来近6个月偏股型基金的最大募集规模;易方达行业领先企业股票型基金也不断刷新今年主动型股票基金发行记录,最近8个交易日认购规模已经超过10亿份;泰达荷银旗下的泰达荷银品质生活灵活配置基金自3月2日发行以来募集逾2亿。截至目前,今年公告结束募集的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达到14.94亿,远高于去年平均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基金认购者的积极性在不断提升,基金对于市场信心、甚至于基金的形象都在重塑过程之中。
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密集期,又将面临1季度季报的担忧,证券市场迫切需要从流动性上稳定估值水平,推动市场信心恢复,并进而起到提升整个社会消费信心的作用。
总体而言,周二市场的回暖尚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走强,成交量的萎缩也反映市场在现阶段仍然踯躅不前,其很大的原因在于市场既有重压,又有流动性支撑,市场还难以选择突破方向。但在很大程度上,流动性支撑仍将推动市场持续活跃,市场维持宽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在具体板块上,中小市值品种在蓝筹股稳定期仍将成为活跃焦点。(浙商证券 吕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