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被当作高悬在中国股市上的一把“达摩克斯之剑”,有人将其视为导致本轮下跌的罪魁祸首,更有媒体直接用公式表达出对大小非的担忧:印花税PK大小非=震荡。
但权威人士日前指出,讨论大小非问题需要澄清两个概念:减持和解禁:“现在市场上一说大小非就说减持多少万亿,实际上这对投资者是误导,大小非只是解除了上市流通限制,解禁不等于马上要抛售,不要混淆两者概念。”据统计,去年市场上实际减持出售的大小非只占解禁股总数的30%。
该人士表示,不应将大小非解禁市值作为判定市场冷热或供应量大小的依据,建议监管层兼顾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双方利益,既要保护投资者利益,又要考虑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发展;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流通盘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市场中的同股同权。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市场高估了非流通股解禁的负面影响,未来八个月新增减持压力最多3000亿元,远远小于超万亿的非流通股解禁总市值。
专家认为,首先,国有股不会大规模减持。根据去年7月实行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有参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在一年内累计净转让股份比例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5%的,应将转让方案逐级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实施。而本月14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对国有股减持,我们有承诺,要为股市的健康发展做贡献”,明确说明目前市场环境下国资委对于审批国有股减持的态度。目前国有股在大小非中实际占比在70%左右。
其次,在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为了保证控股地位,一般也不会轻易减持。
所以,非国有小非最有减持动力,但是其在大小非中所占总比例不大,套现以后,资金缺乏投资渠道,有极大的可能继续回流股市一部分。
与此同时,证监会日前颁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要求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这也将给减持带来一定的制度约束。(记者 谢闻麒)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