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围股市大幅上扬的背景下,沪深股市昨日依然演绎了一幕指数冲高回落、100多只个股跌停的走势。
“这究竟是为什么?”众多投资者十分迷惘。
在分析人士给出的种种答案中,许多理由其实似是而非。
“2月出口增速大跌,物价涨幅猛增,加剧了市场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担忧和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减速的预期。”在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中,许多券商纷纷将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减速解读为最近市场持续暴跌的首因。
然而细细品味,这一论断似乎不能成立。
首先,上市公司业绩增势依然强劲。正在披露的2007年年报显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可观。截至4月1日,披露年报的839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6446亿元,同比增长44.36%。在这830多家公司中,包括了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神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信证券等大部分超级权重公司,因此可以说,目前这一数字与最终的1400多家公司业绩加权增速数字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而2006年,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只有3604亿元,利润同比增幅为45.81%。由此可见,在众多大盘蓝筹公司加盟之后的2007年,在骤然扩大的基数之上,上市公司依然实现了近乎2006年的高增长。这样的增速在同等规模的市场中是不多见的。同时,上市公司亏损面有望减小。
截至今日,已有80多家公司发布了2008年一季度业绩大幅预增公告,其中有4家公司业绩预增10倍以上,近10家公司预增5倍以上,近50家公司预增1倍以上。这一现象表明,在2006、2007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依然有不少公司有望在2008年延续高增长态势。
其次,2008年利润增速出现一定程度降低早在机构投资者预期之中。
回顾一下机构投资者在去年岁末、今年年初的研究报告,我们不难发现,2008年利润增速出现一定程度降低早已在机构投资者预期之中。报告显示,大部分机构早已将2008年业绩增长速度锁定在30%左右,最乐观的也就在40%。在年初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后,部分机构稍微调低了一些预期。但总体而言,机构预期的中轴依然是30%上下。
既然早在预期之中,利润增速的预期调整就不能构成大盘持续股灾式下跌的理由。
第三,在基数迅速扩大的基础上,利润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也在情理之中。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由于大量大盘公司的加盟,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基数迅速放大。2006年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为3604亿元,而2007年830多家公司已完成净利润6446亿元。在这样一个不同的基数上,要想持续实现同样高的增速显然是不现实的。加之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出口型企业必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2008年乃至今后几年,寄望上市公司利润整体实现像2006和2007年这样的同比增速并不现实。即使在某一年度实现类似的高速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
理性一点看,对于一个如此“体量”的公司群体来说,如果能够连续多年实现20%-30%的复合增长率,同样是全球价值投资者难得的投资标的市场。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审视宏观经济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或许才能抵御市场中不断自我强化的恐慌与绝望,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记者:钟正)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