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股市没有两会。如果股市也有两会,料想不知会涌现多少个向有关部门提请返还1000元的提案。为什么钱多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却小了?
这个话题对于股市显得更为沉重。
2007年,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有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数字。在创造出超过12万亿元总市值的同时,投资者贡献了超过8000亿的融资额度,上缴了超过2000亿的交易印花税,此外还有数额不菲的交易手续费。中国股市完全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提款机。可是,它给予投资者的又是什么呢?股民亏损的情形,在这样一个大牛市中竟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不同的调查统计显示,散户的亏损比例最少的说是三成,最多的竟有七成。如果后者属实,那么,牛市和熊市也就没有太大的区别。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政策定位上“重融资,轻回报”。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曾是四年前国务院发布的“国九条”也即《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最大亮点,可惜的是,内地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的倾向却一直未有根本的改变。表面上是人们在牛市时把IPO和增发配股当利好,而熊市则相反,但实际上并不是牛熊形势的逆转影响人们对于利好利空的看法,而是“重中之重”的错位在改变融资再融资利益分配倾向的同时,也对市场走势产生了不一样的重大影响。
举例来说,同样是在进入调整周期的2008年以来,香港股市可以一个多月未发一只新股,而沪深两市却不仅新股发个不停,而且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44家公司提出了再融资计划,拟再融资的额度达到265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再融资总额。其中光是中国平安一家所提出的再融资计划就达到1600亿元,而此前其发行A股筹资382亿元还未满一年,且原来的募资使用计划还未付诸实施。近日提出400亿再融资计划的浦发银行和平安一样也是刚刚发行60亿元的债券。这就难怪新基金发行所带来的有限利好一下子就被冲了个烟消云散。如果管理层不能当机立断制止这种恶意圈钱倾向,那么,重返牛市的希望也许因此荡然无存。
不能不引起注意的是,无论是平安还是浦发,他们在提出巨额融资计划的时候,其实都还没有来得及形成一个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更不用说翔实可靠的可行性报告了。尽管从法律程序的角度看,他们都还会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打这个补丁,也许不至于对其实施计划构成任何涉及合法合规方面的影响,但是,在市场信用方面,其得分已经是零。其实,即使有了天衣无缝的计划和报告,又有几个是真正言必行行必果的真君子?再严格的审核过会也不过是蒙混过关者的假面舞会,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融了资就挪作他用,甚至多融了资却束之高阁了。
我们主张融资怎么多融的就怎么还出来,印花税费之类怎么提高的就怎么降下来,其用意不在于解气,也不在于还账,而是真切地希望我们的股市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的宗旨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承受力的问题对于内地股市来说确实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把“重融资”改为“重回报”,不仅是为了还情,而是解千百万股民于倒悬的重大民生问题。(黄湘源)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