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到,自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日本,还是巴西、俄罗斯、东南亚国家及英国,股市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及经济生活所带来的危害,仍然记忆犹新。但是,在这一系列金融危机中,有些国家及地区的金融体系成功地经受了资产价格崩溃的冲击,并很快地走出这种危机(如英国与中国香港),另外一些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而一蹶不振(如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等)。
滞后而失真的晴雨表
经济与股市的背道而驰在全球股市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理性的经济与感性的股市仿佛就是财经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二者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内在结构和交易特点已经先天注定了这一怪象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也依然如此。
中国股市是否正在走向边缘化?这是目前人们格外关注并纷争不休的焦点议题。其中论据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成长与股市表现之间所出现的割裂与背离。诚然,股市乃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于投资界中一个朴素认知和流行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股市的扬涨跌落果真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的荣辱兴衰么?这不仅是近年来全球股市崩陷之后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困惑与迷思,而且对于当前中国股市是否边缘化的讨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美国股市演变为独行侠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目光来审视一下已经具有200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国市场。过去几年的美国股市明显与经济走势渐行渐远。虽然经济在2001年中出现了“临界性”或“边缘性”衰退,但连续几年来仍然保持了温和的增长。相形之下,美国股市在同期内却一败涂地。投资者非但没有领略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无力自拔,可谓是“风调雨不顺”、“国泰民不安”。长年来迷恋股市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挥泪而别。
纵观1990年以来的美国市场,股市大起大落,大涨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用华尔街的时髦语言来形容,就是跟随“非理性繁荣”而来的“非理性崩溃”。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启蒙运动中,俨然经历了一次精神的炼狱和灵魂的洗礼。过去几年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仿佛只是在梦境中潇洒地走了一回。
可以确定的说,“经股背离”的现象,在美国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虽然60多年来股市确实一度扮演过经济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亚太地区虚虚实实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股市过于遥远和庞大,缺乏适当的可比性,那么探览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发达市场或许启迪更大。
曾几何时,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与致命的诱惑,7年中暴涨了3倍以上。然而就在人们鼎沸的讴歌声中,股市却轰然倒下。10多年来,万千投资者们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遗失的梦。股市留给他们的仿佛只有“忍将历史带泪看”的凄楚和悲壮。看看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再看看日本的股市,又有多少人会认可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推论呢?
与早年的美国情况相似,上世纪70年代香港的经济与股市也算得上是携手并进。随着上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场也泛起了阵阵红晕,但始终落伍于经济的行进步伐。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股市,围绕着经济成长经历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喷薄而出,带给投资者一段段激情,却又一次次地重归沉寂,留给投资者一个个美丽的误会。所以,就香港而言,认定股市就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似乎也有些牵强附会。
过去几年的疾风骤雨使全球股市繁华落尽。许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资的真谛之后,纷纷开始怀疑股市到底是不是经济晴雨表的说法。如果说是,那为何股市运动时常与经济成长背道而驰?如果说不是,又该如何解释资本市场理论和金融投资常识?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题,着实令众多投资者迷茫。(高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