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完全信息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资本市场,相关利益主体总在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市场,以引导行情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行进。比如,那些握有重仓的机构对市场总是表现出信心十足的一面,无论何时,他们总是市场人气的引领者。而那些踏空者总是带着焦虑与饥渴不停地唱空,以争取一个在合理点位建仓的机会。那些获利了结同样希望大盘作出深度调整,以趁低吸纳。
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甚至完全相反的信息,投资者要作出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迹可循。最近有媒体刊发了一篇“六大外资投行集体看空A股”的报道,里昂证券中国研究部主管明确指出,目前A股散户持股比例已达65%-70%,高出成熟市场一倍,“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见顶信号,股指将有20%-25%的下跌空间”,“包括我们在内,一批QFII都在减仓”。
减仓与建仓相对应,外资投行减仓之后做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如果将QFII调仓的时机与其言论相对比,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信息为利益服务,在任何资本市场都如此,只不过,信息的发布者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信息不对称是当今市场的常态。在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尚不成熟的市场,信息难免成为某些利益集团影响市场的工具。中小投资者倘若被各种纷乱复杂的信息所左右,盲目跟风,就有可能正中其下怀。
相关利益主体也常常通过对信息资源“近水楼台”的优势,进行各种违规甚至违法交易。目前就有一例。5月17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中国证监会对我公司员工唐建个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违规投资活动进行立案调查,我公司在积极配合监管机构调查的同时,对唐建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查证,发现唐建涉嫌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违规投资活动……
任何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作出买卖交易决定,都源于对所掌握信息所作出的分析和判断——无论这种分析判断是否专业,倘若有人利用身为证券从业人员对信息占有的优势,通过内幕交易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仅对其他投资者尤其中小投资者造成不公,更容易扰乱市场,最起码,这种行为本身所制造出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即使专业人士也无法估量和预测,容易导致市场的畸形,摧毁广大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进而造成资本市场的萧条。
因此,世界各国的监管机构都严厉打击和惩处这种不法行为。但是,打击通过不对称信息进行的内幕交易行为,并不完全是监管机构的事情,任何市场主体都有监督和举报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市场信息日益趋向对称。在美国传媒大亨默多克控制的新闻集团宣布以50亿美元收购道琼斯公司的声明发布之前的几个交易日,道琼斯公司股价也随之飙升。这意味着,上述收购提议可能被提前泄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此展开调查,一对香港夫妇因涉嫌利用内幕消息进行非法股票交易的事情随之浮出水面,而举报者正是这对香港夫妇的开户公司——美林公司。
美林公司在发现了“非常可疑的”股票买入活动后进行了举报,这无疑帮助司法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提高了监管的准确性和效率,有利于市场秩序的维护。根据美国的法律,这种通过获取不当信息进行的违法交易不仅面临着巨额罚款,还可能被判最高可达10年的有期徒刑。即通过加大违法成本的方式来遏制内幕交易的蔓延。倘若我们的证券公司也像美林公司那样承担起监控职责,内幕交易行为的暴露几率就会提高很多,查处效率也会大为提升。
信息不对称是资本市场如影随形的风险,如何化解这一风险,不仅是监管层的职责,也是市场中每一个利益主体的责任,只有在这种责任心的呵护之下,我们的市场才能保持健康发展。(时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