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往上看不到顶,资产重估行情远未结束”,原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话很给股市提气。可笔者立马想起了与“上不封顶”对应的另一句话——下不保底。
与以往看多的专家不同,高先生提出了个很有创意的理论——资产重估。在强大的购买需求下,资产价格上升,证券、房地产、古玩市场都表现为新一轮的价值重估,而支撑购买需求的资金则源于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占GDP份额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各个资产市场,造成了资产价格的上涨。
高先生举了日本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也经历了资产重估,因日本公司的交叉持股,股价的上升改善了公司盈利,因地产价格的上涨,改善了银行抵押品的质量,增强了银行的放贷能力,提高了银行的盈利。
但这有点像说书的唱关羽——单不提走麦城。上世纪80年代,因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日经指数、地产价格飙升,日本人收购了洛克菲勒大厦,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甚至以东京的理论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土地。可1989年日本央行提高利率,一下戳破了泡沫,带来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体系的赤字风暴和日经指数的长期疲软,从而导致了整整十年的衰退。
再从理论逻辑看,支持高先生上涨行情的依据有今后贸易顺差的持续高速增长,现行汇率制度的稳定以及其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但这两点能否长期保持,笔者总觉得要打问号。
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237.57亿美元,这一数字大大高于1月份的158.8亿美元。去年底,贸易顺差占GDP比例已达8%。贸易顺差带来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流动性过剩,从而把过热从贸易部门转移到资产市场。要改变这一局面,方法无非有二,一是调整贸易政策、贸易结构,二是调整汇率制度,缓解流动性过剩。
商务部已经提出,要扩大进口减少顺差。而在汇率政策方面,值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外汇投资公司成立的预期。外汇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无非是发行人民币债券收购央行持有的美元,投资于海外市场。这样自然减少了本币的流动性过剩。另据中国银行年报显示,央行2006年与中行作了415亿美元的货币掉期,用美元从中行换入人民币,这些掉期包括1年期和3年期品种。央行还得与其他银行如此操作。这些安排意味着,期满后央行将以本币换回美元,也就是说央行把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推迟到1年以后或3年以后。
未来几年会是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时刻。这一点不仅我们自个儿清楚,外国资本亦然。这两年,不少外国资本进入内地准备挣一票。虽然没有监管部门的数据为证,但有专家估计2月份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就是热钱作怪。
再说回到内地股市。现在,大家众星望月地期盼股指期货。可要给大家提个醒,东南亚金融危机时,虽然香港特区政府在汇市上打跑了索罗斯,可人家狠砸了一下香港股市,在股指期货上大捞了一票,香港特区政府不得不掏出大把的真金白银托市。
考虑到所有这些,我们真该该静心琢磨如何防范风险了。(文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