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品油新的价格机制起作用了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成品油新的价格机制起作用了吗?
2009年01月16日 14:09 来源:成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成品油新的价格机制是否已经在发挥作用?看上去答案好像是肯定的。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格再次下调,尽管幅度不大,却是自去年12月19日以来一月内的第二次下调。显然,频率的意义大于幅度。而同期,国际油价已经跌破40美元,下行趋势没有改变。

  但目前这种跟随国际市场变化的定价反应,也即所谓新的价格机制,很难说和以前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当然,一月内两次调价,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反应灵敏。但以此顺势推导出价格机制在起作用,却显牵强。毕竟,中国新的定价机制仍然是与国际市场“有控制”的接轨;而最关键的,其实在于“有控制”的运行机制———人们必须弄清楚,“有控制”的运行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可以想见的是,“有控制”的运行机制是一种人为的操作方式,人们有理由怀疑其刚性运行机制所存在的先天不足,即有可能为强势利益集团所左右。其实,一月两调价格,也有他解。一是目前国有油企“憋库”严重,本身即存在调整价格的要求。发生于许多地方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国有油企的价格战,无论是否仅仅是“促销”而非竞争,并不妨碍将之视为价格调整的内在反应。二是国内成品油需求减弱,油卖不出去的直觉应对,只能是降低油价。三是当前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仍存在明显的价格差距,长时间不降价必定激化固有的社会矛盾。这样三种因素的集中显现,本身即表明了降价的内部动力所在,与新价格机制发生作用,逻辑关系并不特别紧密。

  其实,目前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实际导致存在两种定价体系。一种是发改委“有控制”的价格接轨体系。另一种则是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控制的定价体系。发改委“有控制”的价格接轨体系,其最大亮点在于向下放开了价格控制。也即一般所认为的,涨价有最高零售价控制,降价则由企业决定。中石化、中石油控制的定价体系,最大的亮点其实也在于降价放开所赋予的自主权。目前所谓的价格战,就是这种定价自由的反映。尽管其离真正的竞争尚远,但事实上已经有了有限竞争的动力和要求。

  也正因有了有限竞争的空间和政策机制,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寡头垄断特征,以及国家价格管制向强势集团倾斜的特征,才愈发明显。据有关人士测算,即便一月内两次降价,国内油价也还有不小的下降空间。为何不一次性降价到位?这种疑问,只能从“有控制”的定价机制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上找原因。

  基于上述原因,判断成品油新价格机制是否起作用,还有很多疑问待解。首先是“有控制”的价格接轨如何控制,其运作是否有制度保证。其次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如何打破,变有限竞争为真正的竞争,而非寡头对市场绝对控制之下的促销手段。(徐冰)

【编辑:位宇祥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