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重点产业,是扭转制造业颓势,促进工业生产增长,从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力杠杆,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已经或正在逐步一一推出。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2008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二是制定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定。这十个重点产业中的九个属于制造业或工业范畴,另外一个是房地产业,属于建筑业。
旨在应对经济下滑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低迷。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2月15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远低于上月的8.2%,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比6月份下滑了10%以上,创1990年以来新低。工业生产增速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实现工业现代化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当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时,工业增长速度一般必须保持在15%以上。但从2008年10月开始,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下降到两位数以下,这反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11月份经济数据不容乐观。11月进出口双下降,特别是出口从10月份的增长19.2%,转为下降2.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增幅大幅跳水,仅增长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环比下降0.8%,涨幅创22个月新低;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1%。这些经济数据表明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受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我国原材料市场价格也出现大幅度波动。在2008年一年间,从暴涨转为暴跌。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大幅度波动,许多工业企业始料不及,损失惨重。
以钢铁业为例。几年来,全球钢铁产品消耗量的上涨速度一直远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在2007年底到2008年初铁矿石价格疯涨时期,购进了大量高价矿石。随着2008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钢材需求下降、中国钢材出口受阻,国内房地产业市场低迷,家电业企业设备开工率下降30%,汽车行业开工率仅60%,国内钢铁需求明显减弱。2008年一年间钢材价格大幅度波动,上半年持续走高,从2008年7月份开始回落,8-9月,部分钢材品种价格出现暴跌,10月探底,钢铁产品价格下跌30%~40%,钢铁业主要产品价格已跌到1994年的水平。目前部分钢铁厂库存的高价铁矿石要消化到2009年3月左右。急需消化的高价原料和低价产品的囤积使得钢铁企业面对双重的困境。
从2008年9月份以来,钢铁企业减产、停产、裁员等事件不断,10月以来钢铁业面临企业大面积减产、全行业出现亏损、库存大量增加、成本与价格倒挂等多方面的困难。陷入如此困境的,并不止钢铁业,类似情况也出现在船舶、纺织、有色金属等重要工业行业。在多个重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工业生产增速大幅度下降,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振兴规划意义重大
2008年11月初,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在启动1000亿中央投资后,针对企业困难和工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解决重点行业企业困难,确定组织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并适时出台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振兴规划。
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的振兴规划,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一揽子计划中的又一重大举措。
重点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
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部分行业属于战略产业,如汽车业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是对工业发展起带动作用的战略产业,船舶和装备制造业是重要的基础装备工业,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是重要的技术原材料工业。九大行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点,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行业的发展和强大具有国家战略意义。九大产业的发展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工业健康较快发展是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因此,保增长,首先要促进九大行业的增长。
从经济总量看,上述重点产业约占GDP比重的1/3。2007年,上述重点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从对国家财税的贡献来看,2007年我国税收是4.56万亿,其中以上述行业为主的企业上交税金是1.7万亿,约占37.4%。
重点产业对吸纳城镇就业和农民务工发挥重要作用。
从吸纳就业来看,上述重点产业直接城镇从业人员达到3615.6万人,占全部城镇劳动力就业的30%。这几个行业还涉及大量农民工务工,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仅轻工行业就可吸纳农民进城务工约2000万人。因此,促进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
涉及与之配套的大量中小企业。
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是上述重点行业中的配套企业。虽然,中小企业在一些行业中处于配角地位,但这些中小企业本身就是重点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汽车业为例,一辆汽车有1万多个零部件。因此,一家整车装配厂必须有1万多家零部件厂与其配套。2007年1-11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8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7.3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8.61%。随着国际上汽车行业开始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及国际跨国汽车企业推行本土化策略,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脱离整车企业并形成专业化零部件集团,正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国内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规模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逐步成长起来,大批汽车零部件出口,可能使国内市场出现巨大的零部件配件缺口。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左右。因此,汽车业的振兴也将激活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点产业的振兴,将使相应的中小企业“活”起来或“活”得更好。
涉及农副产品销售市场。
棉花、粮食、木材等农副产品的绝大部分销售去向是成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目前,我国轻工的食品、造纸、家具等部分行业,50%的产值来源于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重点产业涉及2亿多农民的产品市场,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农副产品销售出路和农民增收,直接影响解决“三农”问题。
综观之,上述重点产业在确保国家产业、金融、社会就业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这些行业效益下滑的现实情况,振兴重点产业,是扭转制造业颓势,促进工业生产增长,从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力杠杆。抓住用好这个杠杆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重在标本兼治
重点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先是针对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从钢铁业来说,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钢铁业出现了无序发展的问题,钢铁企业快速扩张,从2002年的290家快速发展到2004年的871家,钢产量达2.7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同时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等问题。
2007年底,我国钢铁业实际年产能约6亿吨,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5倍多。其中,至少1亿多吨是落后产能或小企业。在国内上千家钢铁企业中,前10强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约40%。虽然产能过剩,但有些技术含量高的钢材仍然需要进口。
汽车业同样存在企业规模偏小、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所不同的是,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较低,国内市场仍有很大需求,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减少远远低于欧美市场。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全球汽车巨头的创新速度,这将成为我国汽车业加快自身发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一个机遇。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核心竞争力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产业集中度亟待提高等。当前应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汽车巨头创新速度的机会,在核心技术开发上加大投入,提升研发水平,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汽车消费,加大对购买小排量车的引导力度。实现汽车产业由生产基地向产业基地的转变。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还处于生产基地阶段:产品单一,研发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整,要加快向产业基地发展,大力发展以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等关键部件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上下游相互促进。当前汽车工业利润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国际汽车大集团汽车服务收入比例高达15%,而我国的不到5%。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在整车销售遭遇困难的情况下,汽车行业应着力发展包括制造服务、销售服务、使用服务的汽车服务业。
因此,对这些产业振兴规划首先是突出调整,严格控制产能总量,特别是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要修订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企业重组力度,推动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生产能力布局,加快先进生产能力的发展,加快开发重大产品和重大技术,尽快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按照加快和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原则,重点抓好钢铁、汽车、煤炭、电力、水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既要立足当前保增长,又要抓住机遇,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在调整和振兴过程中,既要保护和发展好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又要防止已经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努力形成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振兴规划。通过减税、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挖掘农村市场潜力、扩大出口、国家储备、启动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政策措施对重点行业进行扶持。
从我国以往工业和企业发展历史和经验来看,技术改造是投入少、收效大,能够有效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全国投入了355亿对技术改造的贴息,拉动了4300亿的技术改造,拉动效果13倍。技改资金是振兴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来自政府财政,振兴规划将对这部分资金划定出“盘子”,并划定投向重点。要加大技改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国家技改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和各类要素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聚集,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整个工业体系的素质。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的产业调整和振兴,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也是服务于长期国家战略目标的政策选择。为此,要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为国际金融危机结束后,我国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着力开辟国内市场
“扩内需、保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是刺激和扩大最终消费。所谓“最终消费”是指购买商品、劳务不是为了转售或为进一步加工、制造,而是为了最终的使用或消费。最终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而政府扩大投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千方百计的启动私人最终消费。私人最终消费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不足40%,低于大多数亚洲国家,因此,扩大最终消费的空间很大。
我国重点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国际金融危机使产能充裕的“中国制造”面临国内外两大最终消费源萎缩的挤压。内外两大需求不振,使生产过剩危机凸显。短期看,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是刺激最终消费。在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中,对各产业涉及最终消费品或耐用消费品的,加大对扩大消费的支持力度。如振兴汽车产业规划的宗旨是扩大汽车消费,拉动内需,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汽车消费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免汽车消费税、减免汽车购置税、扶持新能源车、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以补贴。严禁各地出台限制汽车消费的地方性政策,采购要向自主品牌汽车倾斜等。鼓励汽车产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同时,还要继续改善用车环境,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有利于鼓舞消费者信心,扩大汽车消费,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不景气的情况下,使我国汽车销售有较好的前景。
为了提升农村消费水平,要针对我国农民和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配套措施,特别是,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我国农民一年一般有两次集中的现金收入,第一次是卖掉夏粮后的8月份,第二次是卖掉秋粮后的10月份。这制约了农民对家电等价值较高的商品和耐用品的常年性消费,在需要消费支出时,往往农民手里缺钱,这使农民的消费相对地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有效扩大农村消费,还应进一步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加大和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重点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赊销、信贷、分期付款”等金融业务,帮助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
从长期看,13亿人口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最终消费市场,要通过挖掘内需的潜力,开发国内市场。只有着力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只有最终消费上来了,过剩的工业产能才会重新运转起来,从生产、流通到服务业整个经济活动的大循环才能全面启动和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有利润空间,社会才有就业机会,产业才有升级动力,严峻的就业形势才能缓解。总之,产业振兴规划需要得到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开发的配合,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购买力提高的配合。如果这两个配合做得好,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将会卓有成效,“中国制造”必将再现辉煌前景。(赵涛 作者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