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市场、轻牧场”型的过快扩张、 对散奶资源的过度依赖、“堵漏”式的安全标准,尤其是企业诚信的缺失……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众多深层次问题——
涉及17个省(市、区)63个品牌的699批次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132个品牌5253个批次的液态奶样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最新数据显示,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努力,国产乳制品质量大幅提升,居民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逐步恢复,国产品牌婴幼儿乳粉和液态奶销量,也上升至正常水平的80%左右。
然而,“重市场、轻牧场”型的过快扩张、 对散奶资源的过度依赖、“堵漏”式的安全标准,以及企业诚信的缺失……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众多深层次问题。
诚信危机如何化解
“如果说9月11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爆发后,我们还可以自我安慰地说,这只是一家企业,一个个案,那么,在行业内的各大知名企业纷纷被查出产品含三聚氰胺之后,我们又该相信谁?”
这是一位普通消费者的心声,也是国产乳制品行业诚信危机的写照。
统计显示,伴随着消费者信心的严重挫伤,北京乳制品市场液体奶销量,一度下挫至正常水平的20%。
为提升消费者信心,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紧急行动起来:质检部门向企业派驻数千名驻厂监督员,对乳制品进行密集抽检,并及时发布信息;奶制品企业向社会做出了质量承诺,依靠专门机构或自身设施对三聚氰胺进行批批检测;商场、超市则设立了放心安全专柜……
上述应急措施的效果是明显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对液态奶进行了11次抽检,对乳粉进行了6次抽检,均未检测到三聚氰胺。
然而,这些措施只是目前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乳制品行业彻底度过危机,尤其是化解诚信危机,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业内专家指出,乳制品行业诚信危机的根源,是企业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忽视以诚为本的企业基本价值,漠视企业社会责任。而在其背后,则是国内乳制品行业过度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乳制品行业只有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发展模式、供应链、质量标准等领域实现全面转型,度过危机才有可能。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切实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在市场竞争中,无论发展的目标有多高、成本压力有多大、产业链环节有多复杂,都绝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松产品安全。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重塑国产奶制品形象。
奶资源瓶颈如何冲破
在质检总局曝光的奶粉不合格名单中,大部分全国性名牌都位列其中,而三元等一些区域性品牌却没检测出三聚氰胺,这个现象让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作为食品制造业中的重点行业之一,乳制品工业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
不过,乳制品行业加工能力的过快增长,也造成了原料奶资源的紧张,乳品企业争抢奶源愈演愈烈。
此外,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乳品企业在发展思路上重市场、轻牧场。调查显示,目前多数乳制品企业自建奶站比重小,大多数为个体奶站,相当一部分奶站证照不全,奶源质量很难控制。尤其是那些全国性品牌,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出于原料奶保鲜及运输成本的需要,很难全靠自身牧场供应,只得就近收购散奶,奶源质量自然无法像区域性品牌那样得到保证。这就是此次三聚氰胺事件,全国性乳制品品牌成为重灾区的根本原因。
“必须改变国内乳品行业的产业模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类似三聚氰胺这样的乳品业危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钮立平解释说,三元的原料奶全部来自自建牧场,得益于产业链全程严格的质量控制,此次没有检测出三聚氰胺。此外,黑龙江一些乳制品企业,在奶源地自建养殖小区,吸引奶农将奶牛统一送养、统一管理,也没有检测出三聚氰胺。
钮立平认为,今后,乳制品企业应加大对供应链的投入,加强对原材料的监管。同时,还应考虑把奶农吸纳到公司中来,通过更长期、更密切、更可靠的合作方式,如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利益关系,以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安全可控。
此外,调整和优化乳制品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据介绍,全国乳制品规模以上企业达743家,其中,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就有457户。一些小企业采取委托大企业加工生产,或者直接采购大企业产品改换包装出售,销售去向很难跟踪,这也是问题乳制品流向食品市场的监管死角。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加快修订现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
标准制定思路能否调整
质检总局公布的检测结果中,一些产品三聚氰胺的含量非常少,最少的只有每公斤0.09毫克。一些专家也声称,微量三聚氰胺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那么,人体对三聚氰胺的耐受程度究竟是多大呢?
据了解,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设定三聚氰胺的人群每天耐受摄入量为0.63毫克/公斤体重。而欧盟的标准还要严格一些,为0.5毫克/公斤体重。
不过,专家同时指出,虽然不少企业产品的三聚氰胺含量在这个临界点以下,但其含量再低、毒性再小,也是不应掺入乳制品中的。况且这个标准是否完全适用于人类仍有争议。
那么,那些仅含有微量三聚氰胺的乳制品,三聚氰胺究竟来自哪里呢?其实,作为合成树脂原料的三聚氰胺,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诸如板式家具、包装材料等。一家奶牛养殖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从饲料、饮用水中检测出过三聚氰胺。
既然三聚氰胺几乎无处不在,完善质量标准和原料奶、乳制品检验体系就成了燃眉之急。据介绍,乳制品标准体系由原料乳标准、乳制品卫生标准、乳制品产品标准、乳制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以及乳制品检测方法标准组成。我国乳制品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较,指标设置基本相同,但国内标准在数量、门类、品种以及技术指标规定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此外,在现行的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中均未规定三聚氰胺指标及相应的检测方法。
有专家表示,我国制定标准的思路也值得反思。国外的食品添加物标准大都采用“包含法”,只允许其中含有某些添加物,且规定了明确的含量。而我国的标准是“排除法”,明确的是不允许出现的添加物。而随着新的化学添加物的不断涌现,杜绝了三聚氰胺,没准还有“四聚氰胺”,漏洞只能是越堵越多。因此,能否调整标准制定思路,关乎食品安全大计。
10月7日,《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正式发布,明确规定了乳制品及含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奶站建设准入条件》,实行依法规范管理。(记者 王政)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