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钢铁产业集中度日益提升的今天,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总体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有统计显示,年产粗钢最多的10大钢铁企业,2001年粗钢年产量占全国粗钢总量的比重为46.25%,200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34.6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由于我国主要的钢铁企业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核心难点。有业内专家则认为,民营资本将有可能在未来挑起国内钢铁产业整合重组的大旗。
钢企重组箭在弦上
罗兰·贝格公司的数据分析显示,国际钢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为26%,与其上下游行业的行业集中度相比明显偏低(铁矿石行业的行业集中度为80%,煤炭68%,汽车制造业55%)。这样的差距让钢铁企业对上下游产业的议价能力都处于弱势,在定价方面缺乏话语权。
而对于国内钢企而言,整合重组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两方面:其一,《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要求,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罗冰生表示,就国内现状来看,完成这一任务还很艰难。其二,国际第一大钢铁公司安塞乐-米塔尔已经成为横跨欧洲、亚洲、南北美四大洲,钢产能约1.2亿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0%的巨无霸型钢铁企业。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昆分析道,基于安塞乐-米塔尔在其他大洲的优势,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下一个收购目标很可能将瞄准亚洲,而最有可能成为其收购对象的正是几家钢产量在2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新日铁、JFE、浦项。而中国企业如仍不加速重组整合,有可能将逐步丧失在国际钢铁领域的话语权。
地方利益介入钢企重组
虽然业内对“重组整合是钢铁行业发展大势所趋”有着统一的认识,但钢铁行业的调整和重组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华菱钢铁集团总经理李建国表示,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缺乏动力和压力。近年来,由于钢铁市场需求旺盛,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好,市场整合的动力不强,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不快。而在钢企兼并重组过程中,一些企业担心被兼并重组后只是简单的财务并表,一些被兼并的企业得不到有效发展,甚至被边缘化,造成新的不平衡。此外,我国钢铁企业所有制不同,代表的各方利益均不同,央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各地方在利益分配格局和政府职能转变上还难有根本性突破,跨区域重组难度较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的钢铁企业中60%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资产状况的最大问题在于流动性不强,地方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涉及了复杂的地方利益,这让国有资产难以流动盘活。同时,我国税收政策的缺陷,致使被并购企业被兼并后的税收问题难以解决,给地方财政造成损失,让跨区域并购阻力重重。
在这重重阻力中,行业内普遍将重组企业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相冲突作为制约我国钢企重组的核心难点。罗冰生就表示,在协调和照顾跨省市、跨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中,涉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是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而纵观我国钢企的重组事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有政府推手的影子。2005年1月,湖北省国资委将持有的51%鄂钢出资额无偿划拨给武钢;2005年4月,贵州省国资委将持有的85%的水钢股份无偿划拨给首钢;2005年8月,鞍钢、本钢正式联合,鞍本集团挂牌成立;2005年12月,武钢入主柳钢,组建武钢柳钢联合责任公司;2006年2月,唐钢、宣钢、承钢联合重组新唐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昆毫不讳言地表示,重组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政府的支持。
民企可能成为潜在买家
“以目前这几家大型国有钢企为主进行的国有与国有之间的兼并重组,我本人并不乐观。”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理事李肃指出,目前国有企业之间的合并很难打破地方壁垒,钢铁产业中的民营资本将在日后的重组合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肃称,根据他在河北南部的调查,众多在此生存的民营钢企以邯钢为坐标,研究了其生产成本后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而通过中国纺织业等消费品领域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国有资本并非不可战胜。他进一步预言,民营企业将很有可能在今后挑起国内钢企整合的大梁。(李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