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时三十一个月、投资两亿元修缮后,北京恭王府府邸将于八月二十日起正式迎客。据悉,这是该座有二百三十二年历史、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王府首次对公众开放。图为银安殿。 中新社发 杜燕 摄
|
在历时三十一个月、投资两亿元修缮后,北京恭王府府邸将于八月二十日起正式迎客。据悉,这是该座有二百三十二年历史、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王府首次对公众开放。图为银安殿。 中新社发 杜燕 摄
|
建成232年来从未对公众开放,腾退挂牌耗时28年,修缮用去31个月投资两亿元……这些数字仍不足以说明恭王府府邸的价值。明日,恭王府府邸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开放后,恭王府府邸的参观票价将从现在的20元调整为30元,同时推出70元的参观套票。套票包括门票、府内讲解、参观开放的景点及展厅,观看王府大戏楼并欣赏北京传统节目演出,还可以品尝王府盖碗茶和小吃。而30元的门票只能参观开放的景点及展厅。
售票处设在府邸正门,原来进出的恭王府花园的门将关闭。在准备就绪的检票处,还专门设有残疾人通道。老年人、大中小学生及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买门票可半价。1.2米以下的儿童免费参观。
目前,恭王府府邸有两个展览展出,其一为《王府回声———海峡两岸画家主题创作展》,汇集了两岸20多位画家的55幅画展,画作内容均为曾在恭王府生活和居住的历史人物、恭王府的著名景观等。另外一个是《中国·丹麦1600—2000》,展示了丹麦腓特烈堡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众多丹麦皇家文物。
开放后,正殿银銮殿还将举办清朝王府文化展。
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为清代大学士和珅的私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搬入,改为恭王府。王府分为府邸、花园两部分,花园一直对外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恭王府曾为多家单位占用。2005年,有关部门斥巨资进行搬迁腾退并开始大规模修缮。
看点1 “新旧结合”展清代文化
恭王府府邸曾经在上个世纪初遭遇火灾,大部分建筑变成一片废墟。此次修复,重点工程在于按照历史资料恢复古代面貌。很多复建都是在破损的基石、墙壁基础上完成的,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头宫门。
头宫门其实是一个没有屋门的过道,位于府邸大门和主殿之间。虽然已经完全修缮完毕,但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出,头宫门东侧的墙壁是旧物,南北两侧的墙壁则是新近复建的。屋顶的彩画也是同样,旧的彩画已经有些色彩斑驳,而新的彩画则非常艳丽醒目。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工作人员解释,当初制定的修缮方案就是最大程度地展示这座著名清代王府的本真面貌,“能用旧的就用旧的”。
看点2 建筑规格仅次于故宫
作为清朝规模最大的王府,恭王府具有仅次于故宫的建筑规格。
恭王府头宫门门钉的排列为“横七竖九”,仅比故宫的“横九竖九”少两排。此外,在别的古建中很少见到的绿色琉璃瓦也充分说明了恭王府曾经主人的身份。“故宫用的是金色琉璃瓦,恭王府中路建筑用的则是绿色琉璃瓦,这在清朝是有严格要求的,对于建筑绿色的尊贵程度仅次于黄色。”工作人员表示。
修缮过程中,在乐道堂发现了贴金凤凰彩绘。这个代表公主身份的彩绘向人们指明了公主闺房所在。工作人员解释,和珅的儿子娶了公主,但是现代人从废墟中无法找到公主的住处,而这些彩绘说明固伦和孝公主就住在乐道堂。现在,四块玻璃顶将金凤凰彩绘罩住,既方便参观也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看点3 “文革”标语原状保留
虽然已经修缮完毕,在府邸两处建筑的外立面上,还是可以看出“文革”时期标语的痕迹,大大的红色标语刷写在灰色的墙壁上,只是经过岁月的洗涤已经不是十分醒目。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标语已经存在了40年,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特殊时期文物古建的“生存状态”。
为了不伤害清代墙壁,所以此次修缮并没有将这些标语去掉。(记者 王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