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总裁朱新礼。 中新社发 郭铁流 摄
|
汇源总裁朱新礼。 中新社发 郭铁流 摄
|
不少民营企业家选择卖掉自己的企业,但能卖出汇源这样“好价”的并不多。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交易获得商务部批准,朱新礼将可以一举套现74亿港元。
通过资本跳板,不断抬高身价,已经成为业界公认朱新礼的高明之处。
资本觉悟
“在那一代企业家中,朱新礼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特别是他对资本的敏感与把握,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同代企业家往往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资本。”资深财经观察家牛文文对朱新礼和汇源的创业意义评价很高。牛文文认为,汇源果汁能在国内开创、引领一个行业,把一家小厂做到香港上市,其模式和企业价值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
“朱新礼虽然缺点多多,缺乏现代企业意识,却有天然的大局意识和敏感性,对企业现金流的把握,对资本的利用是非常令人佩服的,没有这些,汇源也不可能走到今天。”一位汇源前高管对记者说,正是依靠强大的现金流控制能力和对资本把握,汇源才能渡过几个“坎儿”。
据他介绍,从山东搬到北京来,是汇源遇到的第一个“大坎儿”,当时各方面都比较困难,朱新礼依靠顺义区政府和沂源县政府的支持渡过。
而在2001年前后,汇源扩张遇到了资金困难,朱新礼通过出让控股权,获得了德隆5.1亿元的投资,在当时实现了快速扩张。
“朱新礼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代价的人,当年为了获得德隆的投资,他不惜让出大股东的位置,但当他获得了优势地位后,又不惜代价将德隆踢开,买回汇源。”和君创业总裁李肃介绍说,德隆在当时虽然是大股东,但在后来企业的实际运行中,根本没有听从德隆的指挥。也曾多次闹出僵局,气坏了德隆老板唐万新,最后才有那个“要么你出钱买下我的股权,要么我出钱买下你的股权”的著名协议。曾经担任德隆集团财务顾问的李素回忆说,唐万新当时几乎提起汇源就生气,但最后朱新礼依靠政府的支持最终如愿踢开了德隆。
“朱新礼对资本是非常敏感的,虽然让出了控股权,但汇源的日常经营依然是在朱新礼的牢牢控制中,只有他能指挥动把控汇源各个关键环节的‘山东帮’,德隆根本毫无办法。前述汇源前高管告诉记者,朱新礼和德隆的分手最主要还是经营理念的分歧。
不过,正是通过与德隆的合作,汇源不但渡过了难关,朱新礼还获得了对以后发展至关重要的优势:一方面,汇源利用德隆的钱得以快速扩张,实现了增长、增值;让资产得以资本化,而这些又对以后与统一集团、法国达能合作以及在香港上市,从而到今天的可口可乐的收购影响深远。
三级跳增值50倍
“德隆当时拿出了5.1个亿,占51%的股权,但朱新礼也通过这次合作,成功的把手上的厂房设备等作价4.9个亿。与德隆分手后,当时就有包括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法国达能、台湾统一等在内的多个投资者找到汇源。”前述汇源高管告诉记者。
与德隆分手之后,汇源与统一集团的合作,朱新礼只出让了5%的股权就获得了3030万美元的投资,“朱新礼看重的不是这3000万美金,更重要的是把统一当成了一个跳板,成功的把汇源的‘盘子’做大了,按5%股权3030万美元的价格倒推,汇源当时至少值50亿元(人民币),而之前与德隆合作时,他的全部家当才值4.9亿元。”该人士说。
2006年,汇源大力引入法国达能、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出售35%股权,价格是2.2亿美元。汇源总价值由此飙升到近6.28亿美元。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 。汇源也借此实现了与国际资本平台的成功对接。
“汇源果汁在香港的上市客观上为可口可乐的收购提供了标准,也设置了门槛,香港上市公司的估值是国际投资者普遍认可的。” 北京万腾律师事务所陈柱律师说。
2008年,可口可乐要约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66%),出价约24亿美元。汇源总价值再度飙升到36.36亿美元。
不到十年间,朱新礼通过资本跳板,实现了汇源资产增值50倍以上。汇源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价肥猪”。
对此可口可乐的出价,朱新礼显然是满意的,他表示:“从商业角度看,汇源发展到现在正是到了卖掉汇源最好的时机。”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汇源在高速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管理问题,发展也面临瓶颈,随着香港上市,法律限制越来越严苛,风险增大,卖给可口可乐对朱新礼来说是不错的选择。”不少分析人士如是评价。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李俊辉采写
(本报记者张翼对本版亦有贡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