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被怀疑在销售雷曼迷你债券和Accumulator等衍生品时存在误导等不当行为,香港银行尤其是其私人银行业务正遭遇一场“信任危机”。那些因为听信销售人员劝导而购买产品并蒙受巨额亏损的投资者正在采用多种方式抗议和控诉私人银行的行为。
迫于对因抗议升级而演变成为治安事件的担忧,涉嫌违规的银行以及监管部门正在尝试化解矛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基于对赔偿金额的分歧,加之银行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进一步资料,调解无法令双方满意。
分析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百年一遇金融海啸的爆发是这场香港银行信任危机的导火索,但香港目前过于宽松的监管环境和银行证券混业经营体制也是重要原因。
4.8万人“深陷”迷你债券
对银行的不信任首先来源于雷曼迷你债券事件,而事发后银行的态度导致这种不信任进一步加剧,并直接导致了部分雷曼迷你债券苦主走上街头,举着“老千银行”、“骗子银行”的标语在银行、监管部门门口抗议。
“我们对银行是很信任的,香港毕竟是金融中心嘛,尤其像我这样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小到大,对银行的信用从来没有怀疑过,但是现在他们让我变得身无分文。”投资者陈光誉表示,经历雷曼迷你债券后,很多像他一样的雷曼苦主开始控诉银行利用他们的信任欺骗了他们。
陈光誉是香港一家旅行社的小老板,因为妻子购买了40万港币的雷曼迷你债券,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打了水漂,从而成为投诉银行和监管部门的香港雷曼苦主大联盟的主席。后来他发现,在香港,像他们一样购买这类产品的投资者有4.8万人,涉及金额高达140亿港元。
现在雷曼苦主的最低要求是,向他们退回百分之百的本金。但是目前只有两家涉及小额资金的券商答应这一要求,包括中银香港在内的银行只答应赔付60%。在香港,涉及分销迷债及雷曼相关产品的金融机构总共有25家,当中19家为银行,余下6家为证券公司。
在雷曼苦主提供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的材料中,银行的宣传材料如是表述“巨鲸迷你债券系列36”:“债券全期3年,每年固定票息分别为5.5厘和5厘,每季派息,与7家蓝筹企业的信贷表现相联,包括中电、中海油、星展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和黄、港铁和渣打银行。现成功申请,可获夏普46吋LCD液晶电视、索尼硬盘高清数码手提摄录机、松下1010万像素数码相机及百佳超市现金券、现金回赠。”
“如果没有这样的宣传资料,我们能轻易相信吗?你说银行该不该负全部责任?”一位投资者情绪激动地表示。
违规越位交易接二连三
而近期曝光的数位银行职员违规案也充分暴露了私人银行管理的漏洞,即使没有金融海啸这种偶然因素,私人银行的内控制度也存在很大问题。
案例之一是香港恒生私人银行一名前客户女经理卓秀儿,于2007年至2008年间为填补不慎为会德丰地产执行董事黄光耀妻子做出错误投资带来的700多万元亏损,及达到业务配额,共盗取13名客户包括息影女星邱淑贞及漫画家马荣成等人近1亿元款项用作私下投资、购买贝沙湾豪宅物业等。
另外一则是因卷入龚如心世纪遗产案而名声大噪的高盛私人财富管理部执行董事Thomas Chan。他由2005年10月开始三次为龚如心购入遗产争夺案另一主角陈振聪的宏霸数码股份,涉及金额7.1亿港元。事情的关键在于,涉及如此之大金额的交易,竟然没有任何录音记录证明,交易是在龚的口头指示或确认的情况下交易的。而事实上,按照银行规定,对同类交易都应该有录音记录。
此外,香港证监会还在7月9日通报一起私人银行违规操作客户账户的案例。2007年11月,高盛(亚洲)公司职员王弘在未经客户授权情况下,为其订立一项涉及总额达1380万港元的累计股票期权(accumulator)交易合约。同年12月,王弘向客户提供自己制备的报表,其中计入了投资组合尚未赚取的盈利,使该客户利润较实际高出172万美元。随后,由于股市大跌,客户资产出现巨大损失。证监会对其处罚,禁止其两年内进入证券界。
香港资深财经人士陈焱表示,接二连三的违规,除了监管机构要检讨私人业务营运的监管,投资者也要不时检查自己的账户,不要轻信投资顾问。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香港目前实行银行和证券分类监管,银行由金管局管理,证券公司则由证监会管理,但香港银行同时可以从事证券业务,因此存在着管理的重叠部分,正是这重叠的业务部分出现了违规的可能。
上述业内人士补充说,私人银行职员还往往利用银行资源,查看到存有一定资金的优质客户并介绍他们在本公司从事理财业务。(蒋家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