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月2日宣布,10日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这是央行实现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部署之一。央行借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包括重启三年期央票的工具,正在有步骤地进行流动性管理,避免形成可能导致通胀恶化的过剩流动性的货币环境。而避免通胀恶化,最终是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为此目的,央行通胀预期的管理目前着力三大关键目标。
实现17%的M2增长目标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M2增长22.1%。这个数据传递的信息是,货币供应总量增长超过17%全年目标5个百分点。
17%增长目标的设定基于如下理由:首先,17%的货币增长完全满足经济正常运行的货币需求。根据务实的分析,今年经济增长可能达到10%左右,保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供应增长应该在10%左右;随着经济稳定增长,通胀水平会随之上升,综合现在的各种因素,今年通胀水平可能在3%至4%的可承受水平之内。为满足通胀水平上涨所增加的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相应上涨3%至4%。17%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加上通胀水平所需要的货币供应3%至4%的增长水平,给宏观调控留下更灵活的空间。17%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是2010年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的合理增长水平。
其次,超过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增长水平太多,会产生流动性过剩的货币环境,强化将来通胀可能恶化的担心。在去年非常态的经济大环境下,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经济被稳定在8.7%的水平,但货币供应增长达到超过经济增长近4倍的30%的增长。流动性相对实体经济高度过剩的环境,使通胀预期在全年处在通缩形势下的2009年底已经开始形成。在经济增长已经稳定以后,如果今年继续去年的M2的高增长,就可能强化通胀恶化的货币环境,一旦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或者输入性大宗产品价格上涨,食品、粮食价格的上涨,就会成为导火线点燃遍布的流动性,引发通胀。
合理控制流动性规模,努力实现M2增长17%的合理目标,对于通胀预期的管理格外重要,对于防止通胀形势恶化几乎是首要任务。
中国不需要过高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11.9%。第一季度通常存在春节巨大的季度性影响。从价格水平上,消费增长对CPI上涨影响较明显,但在GDP增长上,近半个月假期生产下降的影响一般大于消费增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季度经济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虽然有去年增长率低的原因,但仍然是一个较高的增长率。在全年最大的季节性影响的季度还保持两位数增长,如果按照这种速度,全年的经济增长可能超过10%,甚至出现超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最高12%的增长水平。
按照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的计算,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应该在9.5%至10%之间。短期内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更高的增长,推动通胀恶化的风险非常大。地方政府可能是高增长的最主要推手之一。许多省市的增长率都定在12%以上。短期内高增长指标的实现一定需要更高的投资,更大规模的信贷。在3.5个百分点投入产生1个百分点增长的规模递减的生产状态下,每推动1个百分点的增长可能需要4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投入。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更高增长,会不断推高通胀。
央行不断回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实际上是降低由银行信贷推动的更高增长的“动力”,减速由高投资推动的高增长,引导增长方式由投资为主向消费为主的方向转型,使经济更平稳增长。
央行再提存款准备金率,也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使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心。事实上,第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超过31%,可能是经济11.9%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的积累也非常明显。如果通过对银行的流动性调控,房地产按照调控方向稳定下来,经济增长由此回到10%的增长水平,应该正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也是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国内外大环境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中国现阶段不需要超过10%以上的更高的增长。
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再提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今后可能不断交叉使用的各类数量工具,最终目标是为了避免通胀恶化。
第一季度的CPI增长2.2%,通胀仍属温和。因为翘尾影响较大,全年也存在很多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的因素,要素价格机制的改革,灾害导致粮食减产,输入性大宗产品成本上升,不排除一些月份的CPI可能超过5%。但是,仅仅这些成本因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如果在可承受的水平之内,比如3%至4%,大大低于平均收入水平上涨,政策也不必太多干预。如果成本因素拉动CPI超过可承受水平,一般应该启动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补贴机制,必要时实施短期价格控制政策,使整体价格水平稳定在全社会平均可承受水平内。换句话说,成本价格水平上涨,一般的货币政策未必是最有针对性或最有效的政策。但是,如果去年非常态情况下形成的流动性过剩的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任何上述一个成本因素,都可能成为点燃遍地流动的货币的导火线,燃起通胀的燎原大火。
在2009年全年通缩的状态下,就开始形成通胀预期的原因是去年非常态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由此在当前通胀预期管理阶段,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通胀预期管理最主要的目标。从去年年底货币政策就开始动态微调,今年以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系列数量工具的使用,目的是流动性控制。
根据匡算,三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连续9周的公开市场操作,加上重启的三年期央票,央行大约收回流动性近2万亿元。按照一般全年2至3倍乘数影响计算,平均减少4万亿至6万亿元的货币增长。
如果央行的数量工具继续,M2被控制在低于全年20%以下的增长率,经济正常运行的货币需求得到保证,通胀恶化的过剩流动性的货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10年通胀形势应该不会恶化。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是否达成上述目标,是可预见的国际国内大环境的相对稳定,特别是汇率的稳定和房地产价格风险可控为前提假设的。(左小蕾 作者为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报专家组成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