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版呼之欲出 医保目录药品价格预期降幅有限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扩展版呼之欲出 医保目录药品价格预期降幅有限
2009年12月10日 09:1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月30日,人保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即“医保目录”)“如约”出台。包括天士力、三普药业、康恩贝在内的众多医药企业在所产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纷纷发公告报喜,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药品销量有望受到大幅提振。

  相比今年8月份卫生部出台的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此次“医保目录”容量更大,完全涵盖了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我国医保体系是目前最成熟、保障水平较高的保障体系,因此医保目录内药品受益市场扩容的确定性更大。

  据卫生部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卫生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展版”,届时三份目录将如何协调对接,将成为基本药物目录落实面临的挑战,也将影响到未来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和报销比例。

  基本药物目录扩展版待出

  招商证券研究员张明芳预测,卫生部即将出台的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展版”中,大部分应该与医保目录中的甲类目录重合,有一小部分将来自医保目录的乙类目录。

  先是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又是医保目录,还有即将出台的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展版”,这三大目录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又将怎么衔接?

  据了解,医保目录主要针对参保的城镇职工群体,而基本药物目录的基层版和扩展版都主要针对13亿新农合参保人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其中基层版针对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而扩展版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用药,其中公立医院占主要部分。

  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涵盖了307个药品品种,而2009版的医保目录包含药品2151个。有关专家表示,医保目录应该完全覆盖基本药物目录的基层版和扩展版,即将出炉的基本药物目录扩展版可能包括300多种药品。

  分析人士认为,日前出台的医保目录实际上为基本药物目录“圈定”了范围,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在理论意义上应该被医保目录涵盖。但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扩展版目前正在加紧制定中,选择范围可能不绝对限于医保目录中的药品。

  光大证券研究员姚杰认为,修订后的医保目录将部分原本在乙类目录中的药品调整到了甲类目录,实现了甲类目录对基本药物目录“基础版”的全覆盖,具体在使用办法上,国家将鼓励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甲类目录内的药品。

  人保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表示,新版目录的一大特色还在于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用药的管理,对部分易滥用的药品在支付范围上还进行了限定,以防止药品滥用。据统计,相较2004版,新版目录共设定了843个使用限制,限制率提高了12%。

  张明芳认为,从长远来看,由于三大目录适用人群不同,人保部在医保目录中予以限定,实际上有利于未来实行分级医疗及公立医院改革,也与转诊制度的建立相衔接。

  目录内药品“限价”不会太多

  中国中药协会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很多医药企业又在争着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展版”,但无论是医保目录还是基本药物扩展版,进入目录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原因是,价格还是影响医药企业盈利前景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很多医药企业来说,“入围”医保目录的喜气散去之后,接下来各省将根据各地的药品需求和平均工资情况制定各省医保目录和药品限价,最牵动企业神经的莫过于价格的限制。

  张明芳认为,按照惯例,医保目录内药品的价格被“调控”的幅度要远小于基本药物目录药品,此次医保目录将不少创新药纳入,这部分药品的价格必将摊入其研发成本,这也决定了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不会降太多。

  姚杰表示,此次医药目录的主要受益企业包括:此次医保目录首次纳入或增加纳入其产品的企业、原本药品位于乙类目录而此次被调入甲类目录的企业、独家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企业。中投顾问研究员郭凡礼认为,新版医保目录对普药企业、中药企业和新药研发企业将产生明显的利好作用。

  日信证券研究员李伟志认为,有不少企业的独家品种被纳入医保目录,康缘药业和益佰制药的两大主打产品都“入围”,这两大产品占公司收入都超过75%以上,而独家品种无疑将享受价格优势。

  双鹭药业有关人士表示,公司去年刚刚上市的8个医药品种此次都进入了医保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今年新版的医保目录加大了对创新药的纳入和推崇程度。由于政策体现了鼓励创新药发展的倾向,该人士对创新药未来的价格确定也比较有信心,“应该不会有大的降幅。”

  谈判机制萌芽可能冲击招标制度

  新版医保目录提到,对临床疗效确切、有重大创新价值但价格昂贵的部分药品将研究药品谈判机制。这让市场对这部分医药企业充满期待。

  这意味着,谈判机制已经在医保目录的制定和药品费用的确定中萌芽。姚杰表示,谈判制度的兴起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冲击现行的地方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但由于谈判机制的引入对发改委、人保部、卫生部来说都尚处于摸索阶段,其发展速度还有待观望。

  分析人士认为,谈判模式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为成本稍高的创新药提供了开拓市场的可能性。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一些中高端新药和新增适应症将借助付费谈判机制进入医保目录,将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历史性的增长机遇,其中产品定位较高端的恒瑞医药等企业有望受益。

  国家发改委医药处处长郭剑英此前表示,过去制定目录时,主要考虑到使药品降价,现在更考虑药品质量,因此落实到具体价格确定上,将鼓励创新与鼓励基本相结合,对真正有创新意义的药品允许定高一点的价格,予以鼓励,引导医药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搞研发创新上。

  一家创新药药企有关人士透露,公司部分产品可能会通过谈判机制方式实现进入医保目录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 “入选”的药品的报销比例可能没有医保目录甲类和乙类的报销比例高,但价格的下调幅度也相对要少一些,这部分药品可能以比较理想的价格实现市场开拓。

  对于未来谈判机制的探索,有关专家透露,初步可能选择部分价格比较高、也是临床必需使用的药品进行谈判试点,组织专家委员会参与,并从组织机构上完善谈判的机制,引入社会的监督,在处理好国家基本药物的关系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政策。

  和君咨询副总经理吴清功:

  进入目录也是双刃剑

  人保部发布了2009版医保目录,药品被纳入目录的企业纷纷发布公告报喜。究竟入选医保目录对医药企业将带来怎样的利好?背后又是怎样的政策思路?中国证券报特意专访了和君咨询副总经理、医药事业部总经理吴清功。

  中国证券报:新版医保目录对医药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吴清功:医保目录是药品报销目录,目录产品只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就可以报销,从而可以促进目录药品消费。医保目录体现了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药品使用原则,即哪些药品被鼓励、哪些药品不被鼓励,进入目录的药品就是在这一时期被鼓励使用的药品,未进入目录的药品就是在这一时期不被鼓励的药品。

  企业的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直接体现了医药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质量水平和营销能力的大检阅,能否进入目录又将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差距,推动医药行业资源的配置,加速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加速企业并购重组,实现产业的整合。

  但是,药品目录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目录里的产品多,短期之内日子会很好过,在自我陶醉中不知不觉失去竞争优势,如新产品研发迷失、营销体系失去斗志,等下一次目录调整时,自己在目录里的老产品被调出,新产品难以进入目录。对于那些进入目录产品很少的企业,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拼,拼研发、拼质量、拼营销,等下一次目录调整,自己更多的产品进入目录,搭上医药产业发展的快车。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国证券报:此次医保目录新纳入了部分中药和创新药,这体现了怎样的政策思路?

  吴清功:与2004版医保目录相比,新版目录纳入的中成药同比增长了20%,体现了国家对中药产业的扶持,是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具体体现,对中药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另外有一批价格较高的新药也纳入医保目录,体现了国家鼓励创新、促进医药产业升级的决心,也体现出国家关注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医疗需求。

  当前,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医药企业正积极寻求突破,尽快告别仿制时代,步入以创新药为主导的产业阶段。新的药品目录纳入更多新药品,从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企业创新。

  中国证券报:您对医保目录内药品的价格确定有怎样的预期?

  吴清功: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其中体现了这样的政策立场,即进入目录不一定要降价,价格的确定应该依照市场供求并鼓励创新,例如鼓励创新药企业,对这类药品的价格予以优惠,而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药品予以降价。

  中国证券报:接下来还要出台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展版,一时间目录频出,很多医药企业都成立专门的政策研究部门,就如何“挤”进目录下工夫。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吴清功:因为有药品定价和药品报销两大政策“有形”之手,注定了中国的医药市场与政策是高度相关的,因此,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有必要主动研究政策,主动适应政策,当然有些企业会主动影响政策制定者,例如企业为了进入药品目录主动寻求与药品目录制定部门沟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定一个好价格主动与价格管理部门沟通,对企业而言,对政策认识越准确,越有利于企业发展。

  企业主动找政府沟通,了解相关政策,探听内部消息,甚至企图影响政策制定,这些都无可厚非。政府政策是否公允、是否会被利益集团左右,就是政府的执政能力强不强的问题。要想减少企业找政府的行为,政府就要信息公开、透明;要想制定的政策更加公允、更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政府官员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到市场去,掌握市场真实情况;要做到信息对称,就要研究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了然于胸。(邢佰英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