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能过剩不免来个去“伪”存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新能源产能过剩不免来个去“伪”存真
2009年12月03日 14:5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有人撰文说,眼下的新能源产业正陷入一场“新制造旧格局”“上的去下不来”的双重困境中,此前空前热烈的杠杆投资效应因此受抑。难道这个原本在起跑线上与世界并驾齐驱的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就左右徘徊、前后失衡起来?一边是持续不减的投资热情,一边是产业风险“警钟”长鸣。一时间,“伪命题”的论点将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产能并非真的过剩,而是国内对于新能源的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尽管“新能源过剩说”被业内批为“伪命题”,但不能不承认,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狂热投资的背后是新能源产业链低水平、低技术门槛环节的重复建设。

  企业投资的无法自抑,地方政府的一扬再扬,国家政策的先扬后抑,使得这个新兴产业仿佛再现中国式传统产业的经典老路:先是利益的驱使一哄而上,然后是无序混乱的行业格局,最后是恶性竞争的市场恶果,于是产能过剩的论调开始甚嚣尘上,国家规划和政策调整开始到来。新能源产业的被热炒到遭遇“紧箍咒”仿佛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企业市场层面,表现为产业数量和市场容量的不兼容。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从3兆瓦已涨至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600多倍,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而在多晶硅行业主管部门一份呈报给中央有关领导的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这些产能若全能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2倍以上。

  地方政府层面,表现为投资冲动与区域博弈的失衡。《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产能过剩不只是在传统领域里面存在,而且在一些新兴产业,包括在新能源产业里面也存在这种情况,像在风能产业和光电产业,特别是光伏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情况,在国内一些地方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和突出。以太阳能发电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为例,因为2007年的暴利驱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与此同时,“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市已达到17个,投资冲动下的区域博弈已然失控。

  国家政策层面,表现为市场宽入与门槛提升的前松后紧。因为此前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开放,使得利益驱使下的市场放量难以掌控。今年8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不得不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其中重点调控的行业包括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专门提出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的措施”。

  而就是这个叫多晶硅的产业仅仅在两年前,都还是无论卖煤的或生产饲料的争相追逐的黄金投资产业,而现在却成了产能过剩的代名词。

  为什么我们的新兴能源产业也开始产能过剩,为什么我们总是重复走路,为什么我们的投资杠杆总是在市场最好的时机失去效应。“伪命题”不仅仅是个信号,无论是结构性过剩、阶段性过剩,抑或是相对过剩的说法,都不能掩盖新能源部分环节投资过热的事实。

  事实上,新能源的投资机会覆盖了整条产业链。面对新能源的真伪之争,无论如何,市场容量总是静态的,调整当然也是必要的,保持市场的动态平衡,才是投资杠杆的真正要义。 (刘战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