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全国多个省份出现的“气荒”,使我省也受到了牵连。我省的天然气主要管线究竟有几条?天然气供应链为何如此脆弱?下一步有何解决之道?23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副院长田贯三教授。
输送能力大,供给却不足
作为项目主持人,田贯三教授去年曾完成《山东天然气发展利用规划》研究,对于整个山东的天然气发展熟稔于心。在他看来,山东在天然气利用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步子迈得很大。
“目前给山东输气的管道主要有4条。”田教授说。其中一条从河北安平经衡水、山东德州输送到济南原中济线末站,全长约245公里,简称安济线,主要接受中国石油陕京二线转输的天然气,年设计输气量达30亿立方米,供气覆盖济南、青岛、淄博、潍坊、莱芜等多个省内城市。
第二条管线始自河北沧州终至淄博,全长约210公里,简称沧淄线,主要接受陕甘宁气田的天然气。年设计输气量约7亿立方米。除了淄博、滨州外,济阳、商河等用的气也取自这条管线。
第三条管线简称冀宁联络线,起于河北止于江苏,山东段长600多公里,途经德州、济南、泰安、济宁、枣庄等市。年设计输气量约20亿立方米。
在胶东半岛地区,还有一条管线,气源来自中海油渤南油气田,从山东龙口登陆后,输往烟台、威海等地。年供气最高可达四五亿立方米。
此外,中原油田每年还向山东输气不到1亿立方米,主要通过中原油田-济南-青岛管线,不过这个数字已经在逐年递减。而东营胜利油田每年还有4亿立方米的输气量,主要供给本地。
虽然设计输送能力很大,但是实际供给量却有限。田教授告诉记者,2007年全省天然气供应量为22亿立方米,2008年达到28亿立方米,今年可以突破30亿立方米,而实际需求量大约在40亿立方米。
采暖用气多,调峰能力弱
近期的雨雪天气使得我国不少地区闹起“气荒”。对此,有人把原因归咎于天气,有人则把矛头指向了两大石油巨头。
“安济线每年给山东供气量很大,但是地位比较尴尬。”田教授说,这条管线接受陕京二线传输的天然气,而陕京二线主要是为了保证首都用气而修建的,所以一到北京用气高峰紧张时,安济线的输气就会受到影响。当前济南、青岛等城市用气的紧张都与此有关。记者了解到,目前中石化正在修建一条榆林—濮阳—济南天然气管道,全长928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亿立方米,项目建成后有望使这种局面得以改观。
“之所以会产生气荒,主要是采暖造成的,山东也是这样。”田教授说,前段时间的雨雪天气,不仅导致北方天寒地冻,南方也温度骤降,现在不少建筑都装有壁挂炉、地暖等,这些取暖设备都是烧气供暖。“采用天然气取暖成本比集中供暖要节省不少,一套上百平方米的房子,一个采暖季下来能节省一两千元,所以不少家庭纷纷采用。另一方面,整个城市的供气能力却没那么大。”
“冬季用气量大,从气田里多采点气不就行了吗?”有网友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对此,田教授表示,气田不能随便增加采气量。“一般而言,一个气田在冬季可以增加10%的采气量,如果采气量过大,会造成气田报废。”
此外,田教授认为,“气荒”的背后也有两大石油巨头自身的原因。“大家都纷纷去切割天然气市场这块大蛋糕,到各地发展下游用户、抢地盘,但是自身的实际供应能力、调节峰值的能力却不足。”田教授认为,天然气存储能力和调峰能力的大大不足也是造成“气荒”的重要原因。
增加新气源,建设储气库
田教授表示,要彻底破解“气荒”,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多气源、多管网供气。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石油泰安—青岛—威海管线,全长千余公里,设计年供气能力为70-80亿立方米,可大大提高我省天然气的供应保障能力,有效缓解天然气的供应紧张局面。特别是青岛,届时将告别“单气源”的日子。记者了解到,明年全省天然气供气量目标为50亿立方米,到2015年供气量达到100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150亿立方米。
田教授建议,像济南、青岛这些中心城市,应该加快建设储气库。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3.5万公里,总供气量接近900亿立方米。但目前地下储气库总调峰能力只占全国天然气市场消费量的2%左右,约占中石油供应量的3%。西气东输一线途经10个省市自治区,但一个储气库也没有。(记者 杨珂)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