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家:中国将步入“有预期无通胀”时期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发改委专家:中国将步入“有预期无通胀”时期
2009年11月11日 13:4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后期总体形势积极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稳定、不牢固;经济运行中局部性、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外需不足依然严峻,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一、有通胀预期,但不会转化为现实通货膨胀

  虽然社会对我国CPI存在种种质疑,认为目前的CPI不能代表价格总水平,但目前世界各国都是以CPI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而国内除了CPI外,零售物价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生产资料出厂价格、GDP平减指数都难以代表价格总水平,因此,本文仍将CPI作为通货膨胀的指标。

  前三季度CPI、PPI同比分别下降1.1%和6.5%,其中9月份分别为-0.8%和-7%,这已经是今年以来CPI连续8个月、PPI连续9个月负数运行,从传统的通胀定义和成因上分析,今年或明年内发生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什么社会上存在强烈的通胀预期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全球经济加速复苏,总需求扩张拉动物价回升;二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催生全球性通胀威胁,国内市场上货币投放量很大;三是近期国际市场石油、黄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四是国际热钱再次涌入我国,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依然维持高位运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通胀预期虽然存在,但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不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问题,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将会出现“有预期无通胀”:第一,从CPI数字上看,1—9月份CPI同比下降1.1%,8、9月份环比虽然出现了上涨(分别为0.6%和0.4%),但主要是由于猪肉和鲜菜涨价引起的,是非趋势性价格上涨。第四季度粮食、猪肉供给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涨价动力不是十分充足。如果再考虑到第四季度存在的翘尾因素,平均到全年为-0.2%,即使第四季度CPI转正,幅度也不会很大。预计2009年CPI将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V”型形态,全年涨幅在-1%—-0.7%之间,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第二,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破坏力巨大,主要经济体受损严重,元气大伤,全球经济发展将经历相当长的低增长期,预计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增长速度难以有效超越潜在增长率,而国内大多数商品当前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从经济增长规律和商品供求上看,不存在发生通货膨胀的基础。

  二、2010年价格涨幅应在1%—2%之间,不会超过3%,仍属温和的上涨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将会更加明显,而我国经济也将随着投资增长的延续,消费的稳定增长,外需的明显改善而继续保持强劲的复苏趋势,尤其是新开工项目的大量增加和出口的改善可能使我国经济在2010年出现超预期的增长,预计将超过9%,与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基本相当。在此推动下,2010年的新涨价因素要比今年多,但由于多种因素的掣肘,推动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力量不存在,即使加上翘尾因素由负转正影响,在正常的情况下2010年价格总水平涨幅应在1%—2%之间,不会超过3%,仍属于温和的上涨。

  1.国内大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无明显的短缺现象发生,价格将会保持基本稳定。从供给方面看,在国家支持粮食、肉类生产政策支持下,如果不出现全国或较大范围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食品价格不会出现较大波动。消费类工业品生产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价格仍会处于下降通道中。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也会大量增加。从需求方面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需求可能停留在2009年的水平或出现缓慢增长,国内消费需求会继续增长,但也不会出现突发性较大增长。

  2.成本虽然有上涨的动力,但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首先,资源、环境价格上涨要求虽然强烈,但竞争性行业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受到市场竞争制约,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垄断性行业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受到政府管制,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其次,劳动力价格受经济处于不稳定状态,就业压力大、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影响,总体上很难提升。再其次,目前国际海运价格与前几年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国内运输工具价格受到政府管制,再加上各地清理道路乱收费,运输成本难以出现大幅上涨。最后,原材料、动力价格受整个世界复苏前景不明朗的影响,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3.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影响消费能力的提升,从而制约消费价格的上涨。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就一直在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仅低于企业利润、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总体上还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在不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对未来预期支出增加的前提下,即使2009年、2010年货币供给大量增加,居民总体收入有所增加,居民消费也不会出现超常增长,因此不会推动消费价格的大幅上涨。

  4.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价格影响不大。首先,我国粮食已经连续6年获得丰收,增产已成定局,再加上高库存,在不发生突发事件的前提下,基本可保障国内供给,粮食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在此基础上,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难以对国内食品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受全球经济处于复苏阶段难以大幅增长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影响,国际市场对我国消费类工业品进口乏力,一些原来出口的工业品反而进入国内市场,加大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压力。

  三、2010年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价格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2010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重点注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加出口和消费需求,努力搞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并做好“促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平衡工作。

  一是关注价格的结构性变化。2010年由于市场供给充裕,不会出现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但不排除一些垄断性行业商品、资源性商品、过度依赖外部的商品以及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影响的商品等可能会出现局部性、阶段性的较大波动,对此应有所警惕。

  二是关注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以及对国内企业运营的影响。我国的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与GDP变化的相关性很强,在经济较快增长时,必将伴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如果2010年经济出现9%以上的增长,生产资料价格可能出现明显的上涨。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工业企业将面临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的困难。

  三是关注价格的长期稳定。2010年价格总水平的平均涨幅可能不是很大,但在巨额信贷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会对后期(2011年)的价格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是保障食品特别是粮食和猪肉生产的稳定增长。不管今年粮食生产增加量多大,库存增加多少,2010年都不应放松对粮食增产的支持,应以价格、储备、出口等多项政策的结合支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对于猪肉,应以价格政策与国家储备政策结合,保障生产量的稳定及与需求间有一定剩余,以防出现自然灾害、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减产致使价格大幅上涨。(刘满平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