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持续好转,通缩压力持续减轻。分析人士表示,年内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在通胀预期随经济形势共同升温之下,货币政策要考虑微调,政策转向最早可能发生在明年。
通胀预期需关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CPI持续两月环比上升。通胀预期有所升温。数位经济学家预测,CPI可能在11月份出现同比转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明年CPI控制在3%以内的压力很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物价走势的拐点在今年8月份已经确立,目前同比增速已经步入上升通道,且不排除未来某些时段出现快速上升。并且受近期境外资本流入速度加快,提升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也在强化。
不过连平表示,由于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CPI、PPI同比仍未负值,年内货币政策取向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货币政策从二季度以来就在微调,但这种微调是双向的,既有回收流动性,也有注入流动性,目前利率在低位水平,存款准备金率也未调整,目前货币政策还是适度宽松的。
信贷走势方面,连平表示,总体而言,四季度信贷增量会较三季度回落。四大行在9月份的放贷规模占比显著下降,城商行信贷增量较多,信贷投放占比显著上升。四大行当月票据融资到期量比较多,扣除票据融资量,四大行放贷量并不低。城商行房贷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于二线城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加快所致。受资本充足率、超储率及监管层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加强监管等因素影响,城商行未来信贷投放有多大能力,还需谨慎观察。
年内保持适度宽松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引导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67万亿元。信贷的大量投放使得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也增加了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
连平表示,目前流动性管理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境外资本涌入加速;二是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仍然较强劲。
“明年经济的‘温度’要比今年高,不排除明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走向‘稳健’或‘中性’的可能”,他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将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物价,这是影响货币政策走势最重要的变量,如果物价出现快速增长,则货币政策可能趋紧。其次是资产价格,股市与楼市虽然不是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但货币政策会密切关注资产价格走势,尤其是其对物价的影响。
跨境资本流动也将影响到货币政策走向。“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的开放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近期资本流入速度加快为货币政策调整带来一定压力。从2006年、2007年的历史经验看,境外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他说。
连平还表示,明年经济增速也会影响货币政策走势。如果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两位数以上增长,货币政策的调整压力会比较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发表的报告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将“两条腿”走路,内外互补,总体流动性依然充裕。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年底之前保持不变,但明年将转向稳健。
在货币政策工具选取方面,哈继铭认为,央行将优先使用发行央票、定向票据等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则会迟缓,上调基准利率最早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预计明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明年底可能小幅升值3%左右,长期升值空间更大。( 任晓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