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数据显示,创业板过会企业大多“不差钱”。有媒体近日对7家企业的创业板首发招股说明书抽样调查后发现,有6家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在30%以下。而且,截至6月末,这7家企业累计的银行贷款规模仅为1.2亿元,其中上海佳豪船舶甚至没有发生过一笔银行贷款。(9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单从财务数据的表现看,这些创业板上会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度非常低,其偿债能力甚至超过了部分家底雄厚的大型企业。然而,在“漂亮”财务数据的背后,恰恰是这些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的无奈表现。也正因此,基于对外部融资的强烈渴望,不能排除一些创业板过会企业滋生圈钱的冲动。
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缺血”的环境下,创业板的开闸可谓雪中送炭。但就整体而言,能够有资格登陆创业板的中小企业可谓凤毛麟角,创业板的输血功能能否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仍有待市场的检验。在当前我国以银行借款为融资主渠道的格局下,企业如果得不到商业银行的垂青,就意味着将面临资金链紧绷的难题。
创业板上会企业的低负债率,正是因银行借贷之门未向其敞开所致。银行的固有思维认为,中小企业永续经营能力不佳,除非有真金白银的固定资产抵押,它们往往对中小企业融资申请冷眼视之。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千方百计地迎合借贷门槛的要求。就以浙江核新同花顺公司为例,虽然顺利跻身于创业板公司之列,但仍对银行借款融资难以割舍。该公司表示,募集资金后将会投入约4964万元购置房产,以满足银行借款的相关要求。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该公司从股市融资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更多融资的目的。由此,创业板为中小企业主业融资的功能,在其正式运作前已经呈现扭曲了。
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杠杆经营不可或缺。如今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另眼相待”,在客观上掣肘了诸多企业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进而弱化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此看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年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样的结果又加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经营能力的不信任,是为又一恶性循环的开始。
若想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恶性循环,必须要推进一系列的体制性革新。例如,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资质,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刻给予扶持;以财政担保等形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高砝码,让它们与诸多大型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值得一提的是,时下专业化信用增级公司的建立或将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极大便利,可谓是一项创新的融资拓展方式。此外,政策还应当适度放开银行业准入,鼓励更多的中小银行开展业务,让国内银行业接受市场化的洗礼。宁波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已然证明,只要风险防范措施得当,中小企业中仍然不乏优质客户。(马红漫 上海 财经媒体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