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创业板作用不宜夸大 不代表高新产业成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学者:创业板作用不宜夸大 不代表高新产业成功
2009年09月22日 08:1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3家企业首获创业板通行证

  ●有利于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

  ●但制约科技创新因素仍存在

  ●对创业板应保持冷静和理性

  近日,备受国人关注的创业板首批13家企业全部通过发行审核,拿到了进军创业板市场的“通行证”,这意味着经过10年的漫长等待和艰难探索以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大幕终于开启。毫无疑问,创业板的建立,对于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催生创业热情,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面对即将正式登场的创业板,我们也应当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不切实际地过分拔高创业板的作用,不利于创业板市场未来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建立创业板的初衷之一是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开辟股权融资的渠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然而,实践表明,创业板的推出并不意味着高新技术产业一定成功。

  首先,国际上创业板市场的运作经验,并没有为创业板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普遍而有力的佐证。目前在全球建立创业板的国家和地区中,美国的NASDAQ最为成功,被称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但是,事实证明,美国创业板市场的经验并不具有普遍的国际适用性。欧洲的ESDAQ、英国的AIM、新加坡的SESDAQ、马来西亚的MESDAQ等,从运作效果看,远不如美国的NASDAQ成功,在推动其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明显体现。

  其次,从我国的现实看,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并不能解决制约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受很多因素制约,包括融资问题、人才状况、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科技政策、高科技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业精神与创业环境等。就基本功能而言,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主要是为中小高科技企业开辟股权融资的渠道,从而解决一部分高科技企业的资金问题,它并不能解决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其他问题。因此,认为仅仅通过建立创业板市场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就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未免失之天真。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虽然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补充或延伸主板市场的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可能会对主板市场形成某种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板市场的平稳运行。创业板对主板市场运行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效应来实现:一是资金分流效应。在市场资金量固定的条件下,创业板的建立不可避免地会对主板市场资金产生分流的效果,从而有可能影响主板市场的繁荣。尽管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加之初期上市的企业数量有限,这种资金分流效应尚不太明显,但若考虑到将来创业板市场的大量扩容以及随着上市公司规模扩大而不断进行的再融资,其对主板市场资金分流的效应就会逐渐扩大。二是资金转移效应。创业板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具有更高的投机性和更明显的股价大起大落特征,这就必然会通过资金的转移而影响主板市场的运行。例如,当创业板市场股价大幅上涨时,投机者受盈利的诱惑就会大量从主板市场撤出转而在创业板市场进行炒作,从而造成主板市场的失血及股市行情的下挫;而当创业板市场股价大幅下跌时,投机者又会进行反向操作,撤出创业板市场,转向主板市场,从而既加剧创业板市场股价的下跌,又推动主板市场行情的上涨。这样,伴随投机者在两个市场的轮番炒作以及资金在两个市场的流进流出,主板市场的股市行情也将更加起伏不定。

  对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创业板的建立未必都是获取高额投资收益的机会。众所周知,创业板市场的真正意义是为风险投资建立退出的机制。换言之,风险投资家可以在公司股价上涨到一定高度时通过卖出股票套现而退出公司、获取高额收益。风险投资家的这种套现行为往往会使众多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深套其中。正因为如此,有人担心创业板市场可能会成为“风险投资家的乐园、中小投资者的炼狱”,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谢太峰 作者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