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投资公司老总赵军觉得最近银行的苗头有些“不对了”。
赵军的公司主要是做贷款中介,帮助公司和个人从银行取得贷款。他帮客户做的一笔150多万住房按揭贷款被银行批准一个多星期了,但房款至今还没有到账。“客户资质很好,而且是首套住房。以往贷款获批后,两、三天钱就能到账,可最近要一、两个星期。”赵军说。依照赵军的经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历来是银行的优质业务,银行最重视、最支持,“如果连这块业务银行放款都这么不爽快,那就说明银行开始收紧‘钱袋’了。”
赵军做贷款中介已近10年,对“行情”变化极为敏感。在企业贷款方面,他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某银行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保理业务利率上浮了10%-15%,审批时间也明显延长。
赵军毕业于某知名大学会计系,在跨国公司做过财务主管,随后自己开办了投资公司,是上海为数不多的“老牌”贷款中介之一。
几年下来,赵军发现,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与银行贷款政策的松紧高度相关,而且基本上是后者决定了前者。上海住房成交量今年7月比6月下降了5.6%。中原地产对150多家门店的监测显示,8月各门店看房的客人比7月下降两成左右。赵军语气坚定地说,“不论银行怎样解释,这种现象一定对应着银行房贷政策的收紧。”
实际上,沪上多家银行已经把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从三成提高到四成,贷款利率从基准利率七折提高到八五折。某地方性银行不仅不再对二套房贷利率打折,甚至提高至基准利率的110%。另外,住房抵押消费贷款在上海已经基本停办。
银行对公业务也存在审批时间延长、利率上浮的情况。赵军说,“我知道上海一家本地银行已经不能做大的项目贷款了,新增业务没法开展。只有客户还了贷款才能再贷出去一部分。”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上半年大量投放的贷款已经让这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至8%的监管底线。
每年下半年,尤其第四季度,都是银行贷款投放的“淡季”:早投放早受益是银行的信条。但赵军感到,今年的情况显然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信贷淡季来得特别早。”
赵军认为,由于竞争激烈,上半年银行的合作费用,包括给中介机构的回佣等,都比往年高,利率却比往年低很多,加上上半年银行的巨量信贷投放,银行目前已经毫无动力再扩张信贷。与各家银行的信贷员打过交道之后,赵军发现,尽管信贷员的指标没有减轻,但银行的审批时间明显加长,项目的审批通过率明显降低。
银行更多地在为明年的业务做铺垫:积累客户资源、完善流程管理,再搞些产品开发。
“有些银行的领导亲口跟我说,不补充资本金,今年剩下的时间银行别想再做增量业务。我感觉资金面不那么宽裕了。”赵军说。
情况可能比赵军料想的还要严峻。
某券商研究部上周对当前的信贷形势进行了密集调研。结果显示,信贷形势变化更有可能是因为银行放贷能力不堪重负,或者是因为已放的7.7万亿新增贷款暴露出了较多问题而被迫收缩。后一个问题至关重要。
该券商在调研中发现,一家刚刚实现商业化转型的银行近期在自查过去几个月的贷款项目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上。有些地方政府平台在做项目融资时,自称有30%的资本金,资金证明也是真的。结果很多项目的自有资金只占到10%,其余全部是银行贷款。这对银行而言风险太大。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征信系统不到位,审贷时,银行很难发现一个项目多处融资的情况。在各家银行放完贷款之后,上述情况又很容易查到。这就属于严重违规。目前难以确定违规量的占比,如果太大的话,则已经涉及到银行的安全运营问题了。
上述问题,将可能使信贷规模面临为时更长、情况更复杂的被迫式调整。(高改芳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