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八月四日电 题:中国货币政策须兼顾促增长与防风险
记者 俞岚
上半年,中国新增贷款创下七点三七万亿元人民币的天量,引发市场对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研究员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中国货币政策眼下正面临两难选择,需在促进经济自主回升和防范风险之间实现艰难平衡。
在全球经济低迷之际,上半年,中国经济以百分之七点一的增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对此,宋立表示,中国经济基本企稳回升,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并较为适度的,需要继续执行,但面临的潜在风险也需要加以关注。
作为危机管理时期的特殊需要,自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以来,短短半年间,中国货币信贷尤其是新增贷款大开“闸门”,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宋立表示,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微调、预调,按照目前的贷款节奏,全年新增贷款或将达到九到十万亿元,明显超过合意水平。
这位专家直言,当前中国新增贷款总量偏多、货币供应增长偏快,虽然目前尚未造成现实的通胀压力,但对信贷结构、及其对资产价格、资产质量等的不利影响需给予高度关注。
他同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止跌回升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外生性增长,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经济复苏既不牢固也不均衡。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正面临“紧”和“松”的双向需求:为了防止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和可能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需要适当收紧;但巩固经济复苏又要求保持宽松的政策基调基本不变。
权衡利弊,宋立认为,在宏观调控重点从“保增长”到“调结构”逐渐转换之际,货币政策应从总量扩张转到结构优化上来。但为了不伤及尚未完全启动的民间投资等市场化需求,货币政策不能进行方向性调整,而是要适时进行必要的预调和微调。
这种预调和微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当控制房贷和可能进入股市的短期贷款,同时适当调节政府投资引致的信贷投放,从总量上控制大中型银行的信贷投放。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真正复苏有赖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但宋立提醒说,如果不加以适当微调,可能出现“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的局面。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房价上涨过快,出现了一定的投机成分。如果房价继续过快上涨,后续需求又难以跟上,或将造成房价下跌和一定程度的银行坏账,甚至有可能造成经济复苏的反复。
他认为,中国当以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和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地产泡沫为鉴,对个人住房贷款快速增长和房地产企业贷款相对宽松进行必要的调整。而股指快速上扬蕴含的风险和银行放贷激增积累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他看来,也是需要防范的。
另一个亟须调整的则是新增贷款的结构。宋立建议,货币当局应引导商业银行将贷款重点从大项目、大企业逐步转向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同时加大对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的信贷支持,增强经济自主回升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