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调的士涨价 怎样出行更划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油价上调的士涨价 怎样出行更划算?
2009年12月09日 17:19 来源:法制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汽油价上调,出租车涨价,让不少选择开车或打车的上班族,感受到了压力。这几天,在外企工作的王女士到4S店转了好几圈,但一时还拿不定买车的注意。对她而言,买辆车并非难事。然而,国内成品油再次涨价,养车变得越来越累了,“自己想了想,也许打车更划算一些。”王女士这样说。按照国际惯例计算,当家庭年均收入达到轿车价格的1/2时,便具有了购买轿车的能力。王女士早就想拥有一辆爱车,但一直在算一笔经济账。那么,买车还是打车,到底哪种选择更划算呢?

  买车:家中有车万事足?

  ◆居民声音

  记者采访中,大部分居民表示,多数家庭买车是作代步工具,买车首要是求方便,需要紧急用车时,自家车无疑显示了绝对优势。一旦自己有车,你不用考虑出行的时间或是地点问题,只要有一份好心情,半个小时打个行囊即可上路。

  案例分析

  家住大兴区车站北里的王先生,去年妻子临产,由于是半夜时分,加上居住的地点离马路有一定路程,等了半个小时也未见出租车,最后还是联系到附近的一个朋友开车将她送到了医院。经过此事之后,王先生觉得还是自己有辆车比较方便。

  去年5月份,王先生与妻子商量,花9.7万元买了一辆自己相中的东风标致SPack1.6手动档轿车。王先生说,刚买车那会,趁着新鲜劲,也没在意花多少钱。

  开上车体验了几个月有车族的乐趣之后,他逐渐发现养车的开支真不小,王先生给记者大致地算了算一辆车的花销:“车及配套外加一些内饰含购置税总计近10万;保险交了3000多元好像还能打七折具体多少记不清了;上牌照花了145元,其他小零碎没记账。”现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了,有关投入和产出的比较,王先生目前还是比较在意的。

  打车:做个潇洒的打车族

   ◆居民声音

  从经济方面考虑,车是一种易贬值的商品,只会越放越不值钱;另外,高峰时期道路上拥堵已是常事,前面的车流堵在那里不动,任你急得坐立不安,也无法改变。如果是打车,这时你可以结账走人,转经另一条道路。但如果自己开车,就只好巴巴地干等。买车族们还要为每天油价上涨下调的问题伤脑筋,而出租车是明码标价,就算油价上涨,顶多加一元钱的燃油附加费,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还多了一点超然事外的洒脱,何乐而不为?

  案例分析

  邢女士是公务员,收入比较稳定。夫妻二人每月收入近6000元,还不算两人基金和股票等投资产品的收入,按照一般的观点,买车养车应该绰绰有余。不过邢女士说,自己离单位有四公里的路程,打车也不过12元钱的费用。就算加上现在一元钱的燃油附加费,来回也不过26元钱,便宜还方便。邢女士表示,买车要养,开车上班要找停车位,还要看路况好不好,赶上哪天运气不好,不小心违规还要交上200元罚款,不值。

  算账

  我们不妨来算一笔细账,以王先生和邢女士为例。

  ◆买车:

  王先生一年下来爱车的开销为:车及配套外加一些内饰含购置税总计近10万;保险3000元,上牌照145元,其它暂且忽略。买车前期投入近10.4万。每月油费500元,过路费、停车费姑且计作200元,如果出现小故障修车暂计500元,运气不好违章罚款暂不计,每月养车平均费用为1000元左右。

  ◆打车:

  即便邢女士每天上下班打车,全天花费总共26。每月按22个工作日算,共花在打车上的费用为572元,如果遇上出租车堵车多花钱或者星期天出去逛街打车的情况,每月花费可能在600元左右。

  比较:打车比买车划算

  按照以上简单的计算方法,很明显,打车要比买车合算。当然这是理论算法。拿买车来说,一辆车开10年左右没有问题,但估计没有人愿意开一辆已经有了5年以上车龄的老爷车。所以一般车主购车5年左右可能会考虑换车,这就还要计算折旧率问题。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5年以后进行二手交易可能只值5万元或者更低。50%以上的折旧率也要考虑。而这五万元的损失则是不可避免的。加上近六万元的养车费用,总计多付出近11万元。

  对于邢女士而言,五年内即使天天打车,花费也不过3.6万元。和王先生的11万相比,邢女士可能省下7.4万元,如果她拿这笔钱进行投资,按照每年3.6%的利率算,获利将比较可观。

  小编总结

  尽管上面算到打车比买车划算,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能简单地用金钱去衡量。采访中,很多居民表示,买车和打车不能只算经济账。在当今市民越发追求生活舒适度的背景下,私家车火暴有它的必然原因。买车给家庭带来的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评判买车和打车,不能简单用是否经济去衡量。“买车不如打的划算”,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说法。纯粹从经济上看,买车要吃亏多。不过,如果从方便性看,无论如何打的是比不上买车的。(张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