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涨价网游网上订票 网购门票有何猫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景区涨价网游网上订票 网购门票有何猫腻?
2009年09月16日 10:0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十一”国庆中秋黄金周临近,越来越多网店开始出售国内各大景区门票,而且价格便宜,不少网友纷纷订购。记者近日登录各大C2C网站发现,包括淘宝、易趣、百度等在内的网上交易平台,都有大量的景区门票出售,价格普遍较低。专家提醒,方便实惠成为网购旅游门票的最大优势,然而廉价的表面之下往往存在各种陷阱,买家在拍下宝贝之前最好与景区方面联系了解情况,并选择信誉高的卖家,切莫贪小便宜导致上当受骗。

  景区门票月售上千张

  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关键词“门票”后,竟然有4.5万的链接出现,其中绝大部分是旅游景区门票,范围囊括了多家4A以上的旅游景区,其中大部分为主题公园门票。其余易趣、百度等网上交易平台,也能搜索出数千条信息。

  不少网上出售的景区门票都打出了非常优惠的价格,例如长隆水上乐园门票原价180元,淘宝价只需要130元,深圳东部华侨城“大峡谷+茶溪谷”套票原价260元,淘宝价也只需要155元。“我们每个月出售的门票上千张,不少人一买就是四五张甚至十张地买。”淘宝网一位广州卖家表示,8月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售了接近2000张门票,其中长隆水上乐园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00张,“接下来就是国庆黄金周了,销售还将直线上升。”记者了解到,不少卖家8月售票量都超过500张,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门票卖家。

  特价票多为团体优惠票

  “实际上淘宝等网站上销售的门票,大多数都是旅行社采购下来的团体票。”南湖国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旅行社的规模采购都要比景区对外销售的散客票便宜几成,而大量的团体票如何消化,普遍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外销售,“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按照团体票价格组团,而部分团体票也会在门店对散客销售,还有部分是销售人员自己开网店,在网上售卖。”记者了解到,目前通过旅行社销售人员开网店销售出去的门票约占总体销售量的2-3成,且多为单一的门票并以广东各大主题公园、温泉居多,部分为香港一天游的旅游组合产品。

  -网购陷阱

  ◇陷阱一:打着低价的名号出售假票

  由于网上开店的门槛较低,部分商家鱼目混珠,打特价招揽买家,出售的却是假票。记者获悉,个人网络出售假票的情况较多,不排除卖家本身也是受害者的情况,如卖家从票贩手中买票,发现是假票后又将其摆上网店,等下一个买家出手。同时也有卖家就是造假者的情况,以低于市场价几成的价格放上网,欺骗买家。

  ◇陷阱二:放错误票务信息

  记者此前了解到,部分网店上的票务信息也存在虚假成分。曾有市民在网上购买鞍山市千山和玉佛苑的门票,票价均打5折,但收到的却是赠券和优惠券,这些要求必须购买一张全价门票才可使用。据悉,这些优惠券均是某市旅游局发放的消费券,不允许出售。

  ◇陷阱三:虚假广告引诱买家上当

  淘宝网上一位东莞的卖家就做了虚假广告,该卖家出售的东莞粤晖园门票,自称是东莞明珠旅行社独家代理,门票市价100元一张,网上还贴出了标价为100元的门票,但该卖家售价45元,相当于打了4.5折。果真如此便宜?记者致电东莞粤晖园营业部后了解到,目前该景点门票售价为60元,并送30元消费券,“我们从来没有实行过100元的门票价格。”

  ◇陷阱四:留虚假电话

  此前,有媒体报道网上留假电话售世博会门票一事。市民邱女士在网上看到某网站博客发布的所谓“世博会门票售票热线”,便致电对方,以每张140元的价格订购了42张世博会门票,并向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汇入购票款人民币5880元。次日,当邱女士前往对方指定地点取票时,发现这个位于浦南路的所谓“取票点”只是一个在建工地,发觉被骗后她向警方报案,此案目前在进一步侦查中。

  ◇陷阱五:称买家可以退货,但难以实现

  部分网站有退货政策,但较为苛刻。如乐派网对已出售的票券,须满足三个条件方可退货,票面无任何污损、距离该票券使用有效期尚有45天以上、客户同意支付退票的运费及10%退票手续费。记者从支付宝客服热线了解到,一旦交易成功,则不可申请退款,若发现假票,只能通过网上投诉,等待受理,尔后还需提供有关部门的鉴定证明。有买家反映,维权的念头往往会被繁琐的程序打消。

  -专家支招

  专家表示,目前尚难像实体店铺一样去规范网上店铺,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景区门票的时候,最好选择信誉度高的卖家,“并且要看清楚门票的截止日期,同时弄清票的来源,到底是旅行社代购还是个人转让。”专家还表示,在购买门票的时候最好与景区方面联系了解情况,一些价格过低的门票可能存在陷阱,切莫为了贪小便宜而导致上当受骗。(蔡华锋周人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