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充值卡”捆绑网站骗小钱 市民勿轻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金卡”“充值卡”捆绑网站骗小钱 市民勿轻信
2009年07月22日 09:1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路上拾获有26万元巨额资金的金卡?参加网上调查喜获300元手机充值卡?这些诱人的“好事”往往是骗取市民钱财的伎俩。近日,本报接到一些市民报料,反映网上有人设诱欲骗取他们钱财的事件。

  有警察提醒市民,面对网上来路不明的高额消费卡诱惑,切勿贪心轻信并向对方付钱,以免被骗财。

  案例一

  26万元金卡为饵只为钓百元“保险金”

  佛山市民王小姐来电称,7月8日早晨,她路过禅城区同济路,发现地面上有一张名为“香港三×金行”的购物金卡,外形和一般银行卡相似,卡面还有银联标识,不同的是一般银行卡的“持卡人签名”一栏换成了“密码区”,并写上了11位密码。“密码区”下有注意事项:“本卡在购买珠宝时需账号密码同时使用”,“本卡不记名不挂失”,“本卡可预存金额”。卡上附网址和全国客服电话400-666-39××。

  王小姐随即登录了该网址,是一个珠宝购物网,输入账号密码后查询发现卡上余额26万多元。“有这等好事?“她在网站上挑选了总额约1万多元的商品,并填写了地址。

  晚上7点,王小姐拨通了金卡上的客服电话咨询。被告知,因购买的商品都是贵重物品,必须预付1%的保险费。“客服人员”问买了多少钱东西,王小姐告知总额为1万多元。客服称保险费为100元,之后便给了王小姐一个农行的账户,并让她第二天汇款后给客服打电话。

  王小姐纳闷,“既然我是持卡消费,是他们的‘会员’,为什么我买了多少钱东西他们还要问我呢?不用核对就要我交100元?”王小姐上网搜索“香港三×金行”,关于金行的资料没搜索到,倒是找到了一系列被骗的案例及跟帖。近年出现的各种受骗案例让王小姐对这个“捡来的便宜”顿时失去了兴趣。

  接到报料后记者拨通了“购物卡”的客服电话。“客服”仍强调,发货时快递要收取保险费,收费标准为“不超过1万元的以每单100元收取,超过1万元的则收取所购买商品金额的1%作为保险费”。

  记者又拨打114查询,得知这个金卡网站的免费电话属于中国网通的国内收费号段,并非香港公司的电话。更为奇怪的是,如果金卡里的金额是可消费的,为何不能用以充抵所谓的保险费?

  案例二

  送假充值卡上门骗30元“快递费”

  无独有偶,广州天河区的汪先生同日报料,他在几周前收到一条关于汽车调查的短信,信息显示让其登录指定的网站,网站显示参与调查并回答题目后,答对有奖。

  汪先生上网答了问题后,并按照要求填写了地址和手机号方便通知领奖。8日上午却突然从邻居处收到一个该网站寄来的信封包裹,“是一个快递公司送来的,邻居已替我们交了30元的快递费。”汪先生还钱给邻居后打开包裹,里有一张“300元移动手机充值卡”和一张“中石化的加油卡”,但上面没显示落款人和单位名称。

  他拨通了“移动充值卡”上的充值电话,并按语音提示操作,电话提示资金已注入。但随后,他在移动公司热线查询话费,并没有查到有新增话费到账,翻看包裹上的海珠某快递公司的单据,“连电话地址都没有,一个小信封收30元快递费,原来被他们骗了。”汪先生说,虽然只是几十元,“但积聚起来,骗子也获利不少,希望更多市民引以为戒。”

  分析

  伪装正规行骗屡试不爽

  记者上网搜索到,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不少网友也有类似的被骗经历,相关网页有上万个,一些地方的消委会或警方已经发布警示。细察这些案例,其高额的假金卡、充值卡诱饵,往往和一个貌似正规的网站捆绑在一起,市民要上网激活或者填写私人内容才能使用卡上的金额,既从中套取了私隐信息,又给人很正规的感觉。

  如案例一中这类“香港某金行”的金卡上往往印有银联visa的标志。其网页上展示着有多个“名优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荣誉证书,还在首页中不断滚动客户发货成功的信息。

  但仔细一看,这些荣誉证书没有一个是香港机构发放的,网页上除了电话,并没有公司的地址。

  案例二中的类型,则往往将网站的风格、标志、标题都装扮成知名的门户网站,引诱网友参与调查后留下联系方式,赠送的充值卡虽然无用,但外观包装一般与正品无异。

  此外,这些骗局实为骗取网友的“快递费、保险金、手续费”等,个案数额并不算太大,其利用了受骗市民往往嫌麻烦不作追究的心理,积少成多获利。

  有民警提醒说,这些是新型网络诈骗形式,是不法分子利用人的贪欲而设计的一种新骗局,市民不要轻易向对方付款。对来路不明的网站,不要留地址、电话、银行卡账户密码等私隐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防骗贴士

  一、对于遗落路上的“购物卡”“金卡”,应引起警惕。如果是“不计名、不挂失”的,就不存在密码。骗子往往在卡上写上用户名、密码,欲擒故纵,引人上钩。

  二、仔细核实对方的电话。这些高额购物卡、充值卡往往印有公司网址、热线电话等信息,可以与正规机构的官方电话比对,或者致电114询问。一些珠宝购物卡上虽然自称是香港公司,但电话号码实际是国内的,消费者只要追问几句,对方就会露馅。

  三、假购物卡上面往往也印有“银联”标志,消费者只需要将这种卡插入自助取款机,就会发现会被提示无法识别。

  四、消费者在该类网站上完成购物或填写问卷后,骗子就会以需要“邮寄费”、“关税”、“保险费”等为由骗取钱财,或者送上无用的赠品来收取快递费。这才是骗子的真正目的,作案手法与网络中奖诈骗如出一辙。

  五、不要贪小便宜,对免费的诱惑始终要保持警惕。(记者谢庆裕实习生郑若岚)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