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破发”:并非预兆“熊来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招商证券“破发”:并非预兆“熊来了”
2009年12月16日 09: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实施、IPO重启后的第一个破发案例本周产生。在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下,经过市场检验认为“非理性”的价格开始逐步回归合理。当新股破发真实地出现在上升行情中的A股市场和一个被广为看好的行业,我们不禁要问,招商证券“破发”说明了什么?

  招商证券发行市盈率高达56.26倍,尽管发行环节受到投资者热捧,但上市首日不足10%的涨幅却创出近3年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新低。首日小涨后,招商证券一路震荡向下,到昨日收盘报在30.81元,低于发行价格31元,成为IPO重启后首只破发的新股。

  半个月前,新股破发的案例也在H股市场上演。11月26日,作为香港市场今年最大一单IPO的民生银行,H股上市首日即告破发,收盘跌幅超过3%,此前高达151倍的超额认购奇迹也未对其股价形成支撑。

  两只新股的破发并非“熊来了”的先兆,绝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招商证券、民生银行H股的破发均是由发行市盈率过高引致,是非理性定价向理性定价的回归。

  市场化的定价过程,是一个发行人和投资人表达真实意愿、真实想法的过程,尽管研究水平、估值模式有不同,但只要是基于卖方认真地要价、买方负责地出价而形成的结果,股票上市后无论是受投资者追捧持续上涨、存在小幅度的溢价但不温不火,还是一路走跌最终破发,都是市场化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外力不能也无法干预。

  市场化定价的过程,还是一个各参与方科学博弈的过程。除了发行人和询价对象以外,普通投资者的心理和交易行为也是新股发行中必将考虑的因素。发行人通常都有获得更高发行市盈率的冲动,用以制衡这种冲动的唯有投资者基于理性预期的投资决策。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当购买一件价值5元的商品时,卖家要价7元,如果有人愿意花9元从你手里买走这件商品,那么7元的价格也就并不贵了。

  要形成这种微妙的“博弈”,投资者应当首先明白,在股票市场,收益总是与风险伴生,即使是一级市场也不是一个只盈利不亏损的市场,招商证券是第一例,却不可能是最后一例,不问价格,中签等于赚钱的想法既不利于保护自身利益也不利于合理定价的形成。而少数“哄抬物价”的询价机构,在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自食其果”也将成为偶然中的必然。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所谓“理性定价”的达成在任何一个市场都非易事,成熟市场尚且如此,新兴市场就更是如此。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实施初期,从发行人到中介机构,再到询价对象和投资者,各个参与方都在进行摸索和尝试,定价成功是买卖双方理性估值、科学博弈的结果,定价失误导致上市后快速破发的个案也将客观存在。

  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下,一二级市场如何实现有效联动,怎样的估值方法才能看作科学合理,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找出答案,对于A股市场IPO的后来者们,究竟是“漫天要价”还是“货真价实”,则应该且必须交由市场检验。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应该破除“首日暴涨”和“新股不败”的幻梦,毕竟“买者自负”不是一纸空谈,它与利益密切相关,意味着认认真真研究,踏踏实实买卖。(马婧妤)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