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增持计划的相继到期,近日来3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控股股东增持情况。在过去的一年间,各位股东承诺履行情况大不相同,央企成为了增持股份的主力,份额占比超过八成。而9家公司的股东则在披露增持计划后未购入股份,增持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
央企股东增持7.67亿股
2008年8月,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证监会发布了控股股东增持不超过2%股份可“先做后说”的规定,众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纷纷响应,做出了12个月内增持股份的承诺。一年过去了,随着计划的到期,股东增持情况也渐趋明朗。统计显示,截至9月28日,6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增持计划到期。其中,34家公司披露了股东期间的增持情况,增持股份合计9.18亿股。
虽然同为控股股东,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间,增持计划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央企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力,汇金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等6家央企增持股份合计7.67亿股,占增持总额的83.57%。
汇金公司是兑现承诺最卖力的大股东。虽然2008年9月24日汇金公司首次增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时,仅各买入200万股,但是公告显示汇金公司一年来增持三大行股份合计达到了4.91亿股,其中工商银行被增持2.81亿股。
中国石油集团也出手不凡,期间累计增持中国石油股份2.43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13%,增持完成后,中国石油集团持股占到了公司总股本的86.42%。
此外,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在2008年9月12日至2009年9月11日期间累计增持中国远洋股份1866万股。增持后,中远集团持股占到了公司总股本的53.75%。
而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和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增持中煤能源、保利地产和中钢吉炭的力度不大,增持股份均不超过800万股。
9家大股东开出“空头支票”
控股股东当初承诺“增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只规定了上限,却未约定增持的下限,于是乎很多股东便在发布承诺之后,将增持计划束之高阁。
苏州固锝2008年9月19日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念博增持股份5万股,并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股份不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2%。直至2009年9月18日增持计划实施完毕,吴念博增持股份数量依然“停滞”在5万股,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没有买入1股。参考公告内容,当初买入股票成本3.22元/股,吴念博为增持承诺仅的支出了16.1万元。
德美化工、广州国光的实际控制人黄冠雄、周海昌在2008年9月发布增持承诺时分别买入了22.45万股和10.80万股,而此后的一年间增持计划却没了下文。
与此相似,大洋电机控股股东鲁楚平2008年9月24日增持股份1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0.08%,平均价格16.8元/股。此后直至计划实施期限届满,鲁楚平也未再购入股份。不过近日出现了一个插曲,按照增持计划承诺,鲁楚平及一致行动人彭惠、鲁三平等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股份。而鲁三平于2009年9月4日违规买入股票3000股,并于9月11日卖出,一次“增持”行为变成了违反承诺的“减持”。
除了这些自然人股东之外,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也显得十分“抠门”,其下属的全资企业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于2008年10月8日增持天坛生物股份7.24万股。中国生物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通过上证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而从9月3日公告来看,中国生物此后没有再进行任何增持,而按照当初购入股份时的收盘价计算,中国生物仅支出了76.6万元。
回顾一年前,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增持承诺无疑提升了市场的信心,也让投资者对大小股东共担风险充满了期待。而从实际情况看,央企成为了增持的排头兵,而一些大股东大张旗鼓的发表了增持承诺之后,又悄无声息地成为了市场的“看客”。增持承诺代表着责任,大股东不应仅是“做秀”,而在需要掏出真金白银的时候又变得退缩。 (刘兴龙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