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9个多月以后,上周五A股市场再次迎来新股上市。秉承一贯的炒新特性,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上市首日分别大涨82%和125%,首日收盘静态市盈率达到53.7和52.2倍,动态市盈率也达到49.2和54.9倍。而在随后的3个交易日里两只新股走出强势震荡行情,并于昨日再度上攻,其中万马电缆报收涨停。
两只新股的超强表现,一方面引发了媒体“A股投资者赌性暴露无疑:又到钱多人傻时”的讨论,另一方面则促使管理层加快IPO进度,中国建筑、招商证券、成渝高速等大盘股迅速获得批文。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摆在投资者面前:IPO加速重启将是市场调整的契机么?中国建筑会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石油,成为牛市的终结者?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团队撰文作出了专门分析。首先,文章分析认为,从历史看,两只新股的涨幅并不离谱:A股炒新的传统由来已久,IPO上市首日收盘PE为50多倍可以视为平均水平,牛市越向纵深发展,新股PE越高,其中中小板估值尤其高,历史上的高点在100倍以上。由此看,两只新股的涨幅似乎并不离谱。其次,文章也提醒投资者,不要忘记中石油IPO正是A股市场2007年开始调整的标志之一。
那么,中国建筑会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石油?或者说大盘股上市对市场有何影响?有投资者认为即将连续发行数个大盘股将耗竭市场流动性,并引发市场调整,甚至导致本轮牛市终结。但文章分析认为,如果大盘股上市首日收盘后估值较低,市场仍有炒作空间,则不但不会消耗流动性,反而会吸引流动性入市“炒新”,甚至带动整个板块估值提升,如2006年底上市的工行。当然,但如果上市首日收盘后估值太贵,那走势很可能像1999年的浦发银行和2007年的中石油。
因此,文章认为“炒新”能否持续并进而吸引流动性是关键,而其中最关键处则是上市首日的定位。理论上来说,参与“炒新”的投资者是风险偏好最强的投资者,而在牛市中,股票价格由最能承受风险(或最乐观)的投资者决定。也就是说,如果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越低,“炒新”的获利空间越大,这批风险偏好最强的投资者就能保持住市场热情,IPO发行就能形成正反馈。反过来,如果这些投资者连续出现亏损,进而降低投资意愿,那IPO将形成负反馈,对市场流动性构成压力,进而促使市场回落。而根据国泰君安的统计数据,历史上“炒新”的收益率和市场走势也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牛市时一般“炒新”收益为正,甚至有一定的弱领先性。
展望未来,大盘股的IPO将越来越多,而大盘股估值弹性一般较小。按照文章分析结论,如果大盘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估值过高,进而使“炒新”热情衰退,将会对大盘走势带来负面影响。当然,如果大盘股估值较低,则将有利于行情向纵深发展。最后,文章认为,兼具房地产和建筑业务的中国建筑正是一块试金石,其定位如何?对相关板块有何影响?均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