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回避评论传闻 “既定战略”渐清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平安回避评论传闻 “既定战略”渐清晰
2009年06月11日 10:0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月8日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深发展A(000001.SZ)早盘双双紧急停牌,市场关于中国平安将收购深发展的传闻又起,但双方对停牌的原因均未表态。

  不过基于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发展战略、私募股权基金新桥投资最终退出深发展的需求,深发展自身增资的愿望,市场仍然将三方纠结在一起,对其“重大事项交易”也充满期待。

  双双停牌 收购传闻再起

  “既然是一起停牌必然有相互间的重大交易了,否则如果仅仅是增持也不是特别大的题材。”一位保险业内高管人士表示。

  8日上午,深发展发布公告称因重大交易事项停牌;无独有偶,中国平安也分别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公告称“本公司正在讨论重大交易事项,因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而停牌。

  市场立即有传闻称,中国平安正在就增持深发展A的股份一事进行深入谈判,具体增持方式为购买新股和从德州太平洋集团(TPG)手中收购股份。其实双方的收购传闻并非首次,早在2006年10月,市场便盛传中国平安要收购深发展。目前德州太平洋集团(TPG)通过旗下的新桥投资持有深发展17.76%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一切仍要以公告为准,自己并未掌握停牌的时间表,并且表示不会对市场传闻作评价。

  目前市场对于中国平安和深发展之间的交易似乎已并不存疑,关注的焦点也转为收购的具体方式。多位保险业分析师均表示,由于双方的股权均较为分散,想通过换股达到控股,收购的难度比较大。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最大的可能是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规模在100亿元,之后新桥资本将所持的深发展股份置换为中国平安的股份,为其全面解禁之后的退出做准备。

  不过,上述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要收购深发展必然需要很多现金,平安现在现金流比2007年下降了很多,加上双方总资产差距不大,如果交易内容中不安排股权置换,将会很困难。

  中国平安的“既定战略”

  中国平安8日晚间发给媒体的表态称,公司将会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继续秉承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加快各项主营业务的发展,努力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持续稳健的投资回报。

  根据市场人士的解读,其“既定的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就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为核心业务体系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这个目标无论是中国平安高管人士在公开场合的表态,还是在其正式公告中都能找到踪迹。

  国金证券保险业分析师茅炜表示,显然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并不是作为财务投资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平安的银行业务。目前平安银行在网点、资产、品牌等方面在整个集团内仍属于相对较弱的一块。

  不过他认为,平安的这种发展战略也的确代表了“目前的发展趋势,银行在资本方面的要求很大,国内也没有几家保险公司有这个实力”。

  中国平安的银行业务近年也得到长足发展,全国布局也稳步推进。截至2008年底,平安银行总资产达到1459.23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14.44亿元。不过,和深发展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中国平安间接持有深发展4.86%股份。

  新桥退出深发展的题中意义

  “从私募股权基金的角度而言,新桥投资退出深发展项目是早晚的事情,因为毕竟PE只是财务投资者,不可能无限期持有某一项目的股权。

  不明确的只是退出的方式。”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锋表示。汉理资本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专注私募股权、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投资机构。

  钱学锋表示,一般的PE的存续期为“8+2”,即基金本身期限为8年,根据必要可以延展2年,而对某个项目的投资一般则在5到8年。

  目前新桥投资入股深发展已经达到5年,新桥方面之前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锁定期满后将退出深发展。2004年底,新桥投资以每股约3.54元的价格,获得了深发展3.48亿股,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后来新桥通过认股权证行权和不断增持,目前共拥有深发展5.2亿股。

  根据深发展的2008年年报,新桥投资目前持有深发展16.76%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其中持有无限售条件股2.03亿股,有限售条件股份3.17亿股。有限售条件股份中1.36亿股于2009年6月20日解禁,1.81亿股于2010年6月20日解禁。

  从PE的收益要求来看,新桥也有足够的动力退出。钱学锋介绍,一般的PE要求的回报是以内部收益率来计算,约为20%,根据一笔五年的投资折算成倍数为1.5至2倍的收益。而显然新桥投资的收益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其入股价仅为3.54元每股,而停牌前深发展的股价为20元。记者王涛刘雪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