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经济应有三个面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创意经济应有三个面向
2010年05月04日 10:5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海世博园开门纳客,已经运营了好几天。

  由于本届世博会的开幕式集声、光、电、水、火于一体,特别是当晚的焰火表演声势浩大,让很多中外宾客都欣悦不已,因此对本届世博会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有人说,这将是一届倡导“低碳”的世博会;有人说,这将是一届提倡“绿能”的世博会;还有人说,这将是一届让4D技术大红大紫的世博会,因为好多场馆都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4D技术。

  这些说法,从局部来讲,都没有错。但是如果从各参展国、参展地区,参展组织与机构策划和布置的场馆与展品看,尤其是从各参展机构安排的表演活动看,这次上海世博会,更是一个以城市为主题、围绕着创意生活、创意城市、创意产业、创意经济而搭建的大舞台,是一次全球性创意经济的大展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是中国馆,还是英国馆、德国馆;无论是日本馆、韩国馆,还是西班牙馆、芬兰馆;无论是沙特馆、印度馆,还是俄罗斯馆、波兰馆;无论是非洲联合馆,还是中南美洲馆;无论是企业馆,还是城市最佳实践区,所到之处,除了新技术,无不体现了参展者对城市生活,特别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反思,对未来世界的创造性解释。

  尽管对于本届世博会,也有分析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像蒸汽机与电灯泡那样的展品,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像埃菲尔铁塔那样的工程结构,彻底解放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使城市面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正因为如此,正因为这次世博会不是以某项重大发明或发现来书写历史,而是以创意经济来思考未来,因此,它的意义就需要有另一种解说。

  因为,当今世界,人类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技术性探索,已经发展到分工十分细致、研究十分精微的地步。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日新月异,很少有一项发明或发现,能够像过去那样会彻底颠覆人们的生活,产生惊天动地的效果。反而在这个扭曲的世界上,需要有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来引导人们走出经济与社会的困局。从经济层面看,这便是创意经济。

  为什么是创意经济而不是其他呢?因为,由创意产业深化而来的创意经济自1990年代发端以来,已经在改变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特别是对传统经济所进行的人文化改造,化腐朽为神奇,已经使许多地方获益匪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因此而露出了新的生机。

  这方面,以英国最为典型。英国在1998年就提出了“创意工业”的概念。借助创意产业,英国经济在最近的十年里成功地实现了优化升级。这次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以“种子圣殿”这个巨型装置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就得益于他们的创意文化与创意经济。而这次前来参展的不同国家和地区虽然对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有不同理解,但都聚焦于这一点,这不是偶然的。

  而就中国来讲,特别对上海而言,通过这次世博会,在创意经济方面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因为这次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个参展单位,将在184天时间里,要拿出两万多个节目来,这无论从筹划到组织,都有宝贵的经验值得汲取。尤其对创意经济,应考虑三个面向问题。

  一是面向客观事物本身。这次不同机构提供的参展作品差别很大。像英国馆、日本馆的一些项目,都直接诉诸种子、水等与人类活动高度相关的事物本身,有很强的震撼效果。而中国的一些参展项目,多半是对文献资料或历史故事的演绎,很难有诗意般的突破。

  二是面向历史与人文积淀。历史与人文积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但是怎么活用这笔财富,从中提炼出文化元素,并与当代生活、当代科学技术巧妙对接,这是需要做深入研究的。如果像现在的《清明上河图》那样,仅仅用技术手段做简单的动画处理,虽然好看,但难有大的创造。

  三是面向世界与未来。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向前看,面对世界、朝向未来。一方面,要在与世界的对话中碰撞出化腐朽为神奇的灵感;另一方面,要面向大众,引领潮流,标举更有人文味的价值尺度,从而使困顿的经济社会有豁然开朗的启迪。而之所以要直面客观事物,提炼历史元素,也正是为了强化这一点。

  由此联想,这次上海世博会在创意经济方面能有多少收获,还真有值得期待的地方。(亚夫)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